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18:4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启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实验的创新内容,有意识引导和设计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创造思维,发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演示实验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
情境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探索新事物的过程。如学习苯的物理性质时,苯和水都是无色液体,当它们取量差不多时,搞不清苯在哪一层,怎样通过实验来确定呢?有同学提出继续加苯或水,也有同学提出加碘水,还有同学提出加入有色溶液,如CuSO4溶液等。又如,做喷泉实验时,在观察分析完毕后,可让学生分析H2和H2O、Cl2与H2O、Cl2与NaOH、CO2与NaOH是否也可以产生喷泉现象。
另外,应根据课堂内容,适当适时地补充演示实验。如讲钠的性质后,可补充钠在盛有煤油和水的试管中反应的实验,实验前让学生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学生都能答出在界面上反应,但钠是上下运动,还是在界面上游动着反应,学生简单以为与钠在水面上反应一样,老师引导钠的游动情况与H2逸出的方向有关,经过分析,学生排除了在界面上游动反应的可能性,而是上下往复运动。又如,Na2CO3溶液与CO2反应,学生单凭记忆很难记住,如果补充下面的实验,学生印象一定很深。如图,现已用瓶底烧瓶收集得到一瓶CO2,在瓶内有一支扎紧在玻璃管末端的气球,打开塞子,迅速往瓶里加入Na2CO3溶液,立即塞紧塞子,一段时间后,气球自动膨胀起来。学生经过思考,明白了气球膨胀的原因,只能是Na2CO3与CO2反应后,烧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引起的。
二、 学生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一般以老师为主体,边讲边演示,学生只是边听边观察,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知 识和实验的要领,但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没有动手机会,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增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遗憾,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如,把Al(OH)3的制备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①Al(OH)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氨水和NaOH溶液,现象如何,解释原因。②Al(OH)3中分别通CO2和滴加盐酸至过量,现象如何,解释原因。这时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动手动脑能力,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从中获取第一手信息,与此同时,老师不适时机的提出实验室制Al(OH)3有哪些方法,学生由实验不难得出,实验室制Al(OH)3的方法有两种,A、由Al3+与氨水反应制;B、在含AlO2-的溶液中通CO2,并对Al(OH)3的两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Al(OH)3只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弱酸弱碱。
三、 大胆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依赖教材,而要大胆探索,不断改进,尽可能使演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更安全,污染更小。如做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利用启普发生器原理,设计了如图装置。实验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硝酸,打开活塞,硝酸流入试管中,开始反应。如是浓HNO3,当红棕色气体上升到试管口时,关闭活塞,HNO3在气体压力下,流回长颈漏斗,反应停止。这样,不会有有毒气体排入空气中,这个装置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做铜与稀HNO3反应实验时,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为NO,但部分NO与试管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现象受到干扰,这时老师应鼓励学生排除试管中氧气的干扰,提高可视效果。学生提出用H2和CO2气体来排除氧气的干扰,通过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提出了如下方案:在试管中加入一些石灰石,再加入稀HNO3,待石灰石溶解后,再加入铜片,效果明显,观察到了无色的NO,最后打开活塞,让少量NO气体从导管口逸出,看到一丝明显的红棕色气体。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18:40:56 | 只看该作者

四、 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进行实验设计前,只需将实验目的提出,接下来,实验中有关化学知识和技能运用、方法的采用、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连接、实验顺序等,都要学生自己解决。通过实验设计,让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十分有益,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过CO2、H2S的制备以后,让学生设计一个随开随用的简易装置,部分学生能组装出装置①图,然后老师可以提供仪器,加以提示,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反应原理,学生又陆续设计出②③④装置,之后,让学生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加以印证,学生十分投入,效果明显。
又如: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设计一个测定产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方案。此题所涉及的反应原理很简单,学生都知道用酸与样品反应,放出CO2气体,测定CO2气体的量就可求出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题没有给出实验装置,而要学生自行设计。学生在设计方案前,首先要思考应该选用什么酸与样品反应怎样测CO2气体的质量(称质量还是量体积)。经分析,确定选用H2SO4与样品反应(盐酸具有挥发性,使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偏大),用称质量的方法测CO2气体的量,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设计出发如图1所示装置。
问:这个装置是否存在缺陷?稀H2SO4与样品反应放出的CO2气体中可能含水量有什么杂质?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经教师提醒,学生发现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在进入干燥管前必须除去,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大,这样学生又将实验装置修改成如图2所示装置。
再问:这个装置完美了吗?酸与样品反应生成CO2气体可以全部补碱石灰吸取了吗?经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又发现当反应停止以后,广口瓶中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怎样才能保证广口瓶中的剩余CO2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对照图中所给的仪器,学生不难发现,只要内装置中鼓入空气,利用空气将广口瓶中的CO2气体排到干燥管中,但要除去空气中的CO2气体,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经过教师的层层深入的诱导,最后学生设计出最佳装置,如图3所示。
五、 重视对意外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那么,意外实验现象可作为一条有效的探索途径。实验中若出现意外现象,老师要不失时机的抓着机会,充分利用意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高一新教材讲放热反应时,将几小块铝片加入试管,再加入5ml盐酸,几乎没有反应,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出现气泡,一旦出现气泡后,反应明显加快,温度很快升高,最后可达80—90℃,为什么过较长时间才出现气泡,学生开始讨论,铝与盐酸一接
触就要反应,说明刚开始铝没有与盐酸接触,那铝片表面是什么呢?老师再展示表面已被氧化的镁条,学生很快能答出铝片表面已被氧化,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必须将这层氧化物除去以后,铝才与盐酸反应。只要铝与盐酸开始反应,放出的热使反应速度加快,现象十分明显。又如,H2的燃烧实验,H2在尖嘴管口点燃,火焰颜色不是淡蓝色而是蓝中带黄,这是为什么?学生经分析不能回答,老师再引导燃烧是在导管口进行,学生很快明白,黄色是玻璃导管引起的。那么用什么材料做导管呢?有同学回答用铁管、铝管,还有同学用瓷玻管,这个方案得到很多同学的认可。
有时,老师还要将可能出现的错误有意设计成错误实验,通地演示错误实验,让学生直接体会到错误实验所导致的后果,分析原因,在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将一块较大的钠投入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钠在水面很快燃烧,试管口出现雾状,并有燃烧现象,同时伴随尖锐的爆鸣声,试管内出现蓝色和黑色沉淀。学生通过实验很快感受到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分析出生成的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放出的热使钠燃烧并点燃试管内聚集的H2,同时使Cu(OH)2部分分解成氧化铜,生成黑色沉淀。又如,钠的燃烧反应,取一块略大的钠放在一支干燥的小试管中部加热,钠燃烧试管断裂,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钠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还有同学会想到玻璃的熔点不高。
六、 课外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实验包括兴趣小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两种,兴趣小组实验一般与生活实际直接联系,如测定雨水的PH值,水质的污染状况,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等,这些实验往往没有现成方案可套,学生要完成必定要具备大面积搜索知识的能力,严密的思维,较强的预见性和灵活多变的解决方法。
家庭小实验是现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这些家庭小实验是课堂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增添了教材的活泼性、新颖性。家庭小实验题目可由老师布置,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与选择。无论哪种形式,只要学生独立完成,就能增强他们学化学的兴趣,又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由于家庭小实验没有考查的压力,约束小,学生更放得开、大胆尝试,随意多变,对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如①检验食盐中碘的存在形式②蛋壳的成份③除去热水瓶及水壶中的水垢。如果学生能把所做的实验写成实验报告或归纳成小论文,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将有更大帮助。
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力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实验教学又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途径,所以教学中不仅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而且要不断挖掘蕴藏在实验中的创新因素,并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作出反应,以达到更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22: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