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一堂独立于其它单元的数学综合实践课
独立于其它单元的数学综合实践课:
数学书本上,每学期都会有两节课独立于其它单元,并且前面是一个圆形标志。这是一种数学课的新课型“综合与实践”课。“综合与实践”是 《数学课程标准》增设的内容。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然而现实教学中对于“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很不乐观。教学这些内容,教师们常常采用的是让学生阅读、跳过或自学等形式来教学的。在教学四年级《怎样滚得远》时,我就思考良久。最终决定纵然过程、道具、组织上复杂,为了孩子们感受综合实践课的特殊性、数学学习的多样性、趣味性。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去操场“滚一滚”。
滚一滚、量一量,结果与理想的异同:
1、课前准备
在距这节课还有一周时,我就在想:如何让孩子们准备道具,孩子们能想出搭建斜坡,使之与地面所成角分别是30度、45度、60度的方法吗?这节课对场地的要求这么高,操场是最好的选择。孩子们能记录并算好结果吗?
在上课前一天,我将孩子分成6组(8人一组),向他们出示了几组生活中的斜坡,并教学斜坡与地面所成角后,让他们观看书本思考:明天我们的实验需要带什么?怎样使过程操作最简便?如何搭建斜坡?孩子们的智慧有时候出乎我们的意料。在大家积极讨论之后,孩子们想到了各种问题:
“既然需要测量,滚动的又感觉会很远,所以应该带那种卷尺。”
“组内应该有记录的人,我们要带书本、笔。”
“搭建斜坡没有很复杂,只需要用三角尺上的3个角就行了。”
这使我感到很惊喜,我赶紧追问“你能过来示范斜坡的搭建方法吗?”
这位孩子示范了用三角尺和一本薄薄的书搭建30度、45度、60度角后。立刻有孩子补充:“老师,还可以用三角尺搭建90度的角,不过90度肯定是滚得最近的,就像垂直落地一样。”
“还可以搭建75度角啊!用30度和45度,不过这个可能要两位同学的配合。”
“我觉得30度、45度、等这些角都可以利用三角尺,但是三角尺搭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像画角那样利用量角器搭角”“在实验时应该保证大家用的工具差不多,不然有的好用,有的不好用,这样没意思”.......
经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言,孩子们决定我们确定了人员分配:搭斜坡2人、测量2人、滚物体1人、记录3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内的人员进行调整、再分工,并且让指定人带好需要的东西)。
我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同学用很大的木板搭斜坡,一个同学用很小的作业本搭斜坡,你觉得怎样?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样不正确,并进行总结“在实验时应该保证大家用的工具差不多,地点一致,尽量减少误差”.于是我们又多出了一些规定:搭角用小三角尺(当然有些学生要搭建出非特殊角,也可以带上量角器),圆柱体统一用我发给大家的小道具,斜坡统一用数学大册代替木板!
至于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准备带着孩子在实验中去发现,这样才更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