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段时间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即使已具备了这些理念,要落实在行动中我们还是存在距离的。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4:38 | 只看该作者
日内瓦湖前面有一条隧道,人们开着汽车穿过隧道,隧道管理者在隧道入口树立了告示牌,要求司机即使是白天也要亮灯。但是,从隧道出来,许多人都忘记关灯,这样,他们停下一段时间后,汽车就没有电不能打火了。面对司机的抱怨,管理方想在出口处也树一个牌,要司机们“出隧道后关车灯”。但这样写显然是不够的:晚上司机看到这个告示也要关灯吗?这样一来,告示就要写上多种情况:白天如何,晚上如何,下雨和阴天又如何。可是,司机如果要看清这么多条文,车早就冲进日内瓦湖里了!写少了不清楚,写多了看不清。后来,一位管理人想出一个办法,只在告示牌上写一句话:你的车灯还亮着吗?于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原来的管理者没有想到自己服务对象的生命性,只想到“我告诉你”,而后者则依托了生命,让它的生命机制起作用,从而使事情变得简单而高效。

  以这则故事为镜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前者不是自己以前的真实写照吗?在进行生本教育以前我一直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细致,学生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所以我教不厌细,让学生亦步亦趋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当看到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仔细听着我内容丰富而又生动的讲解时,心里很是坦然,学生也都自认为明白了、理解了。可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我讲的东西复述一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却是一知半解,对知识没有清晰的理解;要求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是一头雾水,找不到方向。就像故事所蕴含的哲理一样,我也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本能,没有把学生当成有灵性的生命来对待,为学生想得太多,讲得太细,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们,几乎不让他们碰到困难,这反而使学生变得麻木,不会思考,不会自主学习。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的行动,才能解放自己,放飞学生。我很赞赏郭思乐教授的这句话:教师应该是生命之牧者,而不是纤夫。

  再次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4:3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接触生本教育已经好几年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由开始的懵懂,到熟悉部分理论知识,到后来在课堂上的亲自实践,越来越觉得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也由以前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这段时间我再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写的《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书中“教师观:生命的牧者”中提到牧者不去包办羊群的食物,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他们自由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同样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的自主有效的活动,其管理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灌满一壶水。这就需要教师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学生生命的牧者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我们应把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 “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二: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

  近日看了这样一则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大有醍醐灌顶之感,故事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4:2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激昂生命读后感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由此推演到“事得一以顺”,找到了事情的真正本体,事情就会变得顺利,我们找到了学是教学的本体,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学的。我们的教育中大量存在不用教的东西,尤其是本能可以实现的东西,我们许多时候在教本能!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本能可以实现的事情,却教得非常认真,做着许多无用功或者有害功。我想起了书中的一个故事:老牛拉磨时呼呼地喘粗气,青蛙博士对它进行研究,认为这是一种美丽的劳动诗篇,它的形态重复不断,表现了排比关系,他的结论是,反过来,会喘气的关键在于学习排比句的知识。青蛙据此给小牛上课,教他调息、排比,喘气,但小牛一直喘不起来,焦躁,溜号,回来时青蛙见他气喘吁吁,甚喜,把它算作学习排比句的成果。接着排比句被列进青蛙的喘气教材,岁岁年年,用供教学。后来,有好事者通过对牛弹琴了解到,牛喘气之所以出现排比现象,其实是因为拉磨费劲,喘一口气不够,不得不一直喘下去,它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并非教学的结果,甚至不是学习的结果,更与学习排比句无关。犹如放鞭炮吓着自己,这个自创故事使我反吃了一惊。因为它可能蕴涵着对今天教学问题的某种不小的发现。比如,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语文课的教者看到一首诗歌,立即想到要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原因是我们认为,有了方法,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但事情并非这样。我们爱诗、写诗、读诗,是因为诗打动了我们,而不是因为把握了欣赏诗的方法。

  我们可能在与诗打交道的时候想到别的,但对于诗的欣赏和写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命的感动更直接更强烈的了。人们感受母爱,感受爱情、友情,是生命地,而非方法地——即使有方法,也是嵌着在各人生命里,同感悟和感受交融在一起而不能提取出来。比如刘禹锡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似乎说到了他产生诗情的方法,但同样是他写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头脑中终日盘旋着那若即若离的可怜的感情,而不是想起了“拟人法”或“比喻句”,更不是想起了“以鹤引诗”的方法。无人可以教刘禹锡做他自己的诗,包括他自己,因为他不能意识地、理性地教自己感动。

  而做诗的方法不过是感动的一种闪亮,这种闪亮是什么形状,用理论来固化它的意义不大,因为它既不是事情的本质,又不能迁移,当然,如青蛙博士所热心的排比句一类,是连方法的层次也达不到的,那只是一种表象的描述。它可以让小牛知道,但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喘气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4:2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推荐大家阅读生本教育的相关书籍。我首先阅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380多页,从教育观、儿童观、研究法、教学观、基础观、课程观、教师观、生态观、德育观、评价观、根源观等方面,从理论层面,详细阐明了“生本”的核心理念,并且还列举了大量的生本课例,及许多学校开展“生本”教育后所取得的优异成果。无疑,他们的成功,学生的优秀,是吸引我们去探究“生本”课堂的直接动力,可一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方法的转变,首先要从理论上重新武装自己,才能切实有效的开展相关活动。

  本书中,郭思乐教授强调 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 “ 牧者 ”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的逆水之舟,而我们则成了 “ 纤夫 ” 。

  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反观自己,只得羞愧地说:“我这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啊。”需要反思,转变的地方很多,学习更是刻不容缓。在学科大组长的带动下,我开始尝试“生本”课堂模式,当然,万事开头难,初次尝试的结果是苦涩的。小组合作的过程让我很苦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不断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1 21: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