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阅读期待”焕发生命的活力小学老师随笔
美学家尧斯认为,阅读期待是一种接受者在对文学作品体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心理期待结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期待这一环节,注重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教学环境中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素”呢?
1、激发期待心理——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是语文教学改革自身的逻辑延伸。可是我们的课堂常常有“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热的是教师,精心准备,满心希望孩子们能和自己“互动”起来,倍感“手中有粮心不慌”;冷的是学生,目瞪口呆,启而不发,大有“人在课堂中,神在课外游”之意。攻克这一顽症的良药有一方——利用孩子在学习中的期待心理。王骆宾一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经久不衰,脍炙人口。仔细回味,在掀起盖头前的一刹那,心中的那份期待是何等的令人兴奋!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将孩子在学习上的期待心理合理、巧妙地诱发出来。常言道:“阅读”应从“悦读”始。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读带来动力。
2、调整期待视野——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
“阅读期待”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期待”的视野。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的“期待视野”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期待视野”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为了防止这一弊端,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即“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两者水平相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