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心得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6-14 13:47
标题:
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心得体会
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心得体会
生物组 王海媛
下面就将这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本节课可以联系实际的地方很多,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先学后导,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
郑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内容实用;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合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从总体感觉来看,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应该都是比较成功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整堂课流畅自然。
首先,郑老师以一幅动态的雷雨天及相关声频,并抛出问题: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引入既轻松又提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本节课的重点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对于“眼球的结构”这一重点知识,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拆装眼球模型加以落实。对于“视觉的形成”这个难点,采用学生完成视觉形成过程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解决了问题。
第三,郑老师采用了适当的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四、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郑老师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表演、分组探究等,给学生分组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积,使得学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异常活跃。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还必须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上好实验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理论知识,牢固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只有善于发掘生物实验中适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才能真正把生物实验课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从而使的整堂课有血有肉,让我感受颇深。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迪。
第五、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6-14 13:47
这次我还在学习方法上学到了知识,郑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倡导探究性学习。如郑老师设置了一个亲身体验失明的痛苦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一位同学用黑布遮住眼睛,然后在课室里行走或完成一件事。(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通过活动比说教更加的有效,教育效果更加的明显。课后前让同学们查找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的资料,使本课的教学得到更好的延伸。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改变了被动的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中学生物教材体系出现了质的变化.新的中学生物学教材真正做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打破了原来的多而杂、深而难,重知识体系,而忽视普及性、基础性、实用性的格局,真正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使课堂更丰富、更富有情趣。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
第六、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学习“视觉的形成”这一知识点时,我们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视觉在大脑上形成的结论。这里设计的小女孩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看不到东西的案例,加深学生对这一结论的理解。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本节课是非常好的一个教材。例如,教育学生要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等。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对“爱护自己”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明白预防近视从现在做
第七、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
听完老师的课,可我想到了平时自己的教学、老师们的教学。总体感觉是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愿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多一些,很少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现在静下心来思考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而是我们的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唤醒!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去进行教学呢?新课标指出: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也就是说,要把生物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离学生越近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通过听课使我感悟颇深,会帮助我改进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的根本在于教材。教材所给我们呈现的知识大多是由问题情境中来,然后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展示。其实教材不仅仅是对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与结果的展示,我们要深入教材,究其根源,才能对教材地真正理解。而我却忽略了这个探索的过程,有时是探索过程程式化,关注更多地是结果的多样化及优化。这样的教学学生虽然也学会知识,却缺乏探究意识,缺乏在探索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成就感。我们要深入地理解教材,在挖掘教材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多方面地发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