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生看韩寒的《三重门》读后感想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0:1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生看韩寒的《三重门》读后感想感受

  读韩寒的《三重门》是是在高一的暑假。

  韩寒文笔的老成和文风的辛辣的确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阅历,他的思想很难让人想象这本书出自一个18岁的少年之手,但是总觉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讽刺从这个少年口中说出是那么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虽然按着韩寒的意图一路笑过来,但阖上书册,却发现能值得回味的快乐并不多。小说中四处伏击的调侃和存在着语法错误的比喻不仅没有加强小说要表达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题显得七零八落,语焉不详。真正要引起人心灵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时候,却又像退潮一样逐渐暗淡。

  因为《三重门》,一场有关教育的话题正讨论的如火如荼。韩寒何去何从,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时间证明一切。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还适合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那些“李刚”,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东西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0:14:11 | 只看该作者
《三重门》读后感

  一直想看一下是怎样惊世骇俗的作品造就了韩寒的盛名,因此慕名仰望《三重门》。凭我的直觉想象,从名字就觉得它是那一类极有深度的作品,三重门彷佛是象征人生的艰难抉择又好像另含不可捉摸的深意。但是当你看到作品的时候却全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也许想象太过于主观,就像乍听到一个人的名字而未见人之前我们脑海中形成的形象往往和那个人相差甚远。

  在我看来《三重门》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校园小说,简单的人物形象,平淡的故事情节,这篇小说它生存的土壤很是稀薄。这大概源于韩寒那时的年纪仅有17岁,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没有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但转念再去回味这本书,就发现这真的不是一部普通的校园小说。读《三重门》,常让我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大概是刚读完《围城》不久,还有就是知道韩寒本人对《围城》也很是推崇。读这两本书的共同感受是惊叹很多自己明白却又说不出的道理,竟然作者替我们说出了口,而且是以一种幽默调侃的方式呈现出来。不得不说韩寒仿钱钟书仿得不错,不过毕竟是“年少无知”,阅历不及钱钟书,文字功底也是不及钱钟书,所以总有些文字显得很突兀、很矫情,游离在情节之外。总之觉得《三重门》很像《围城》,无论是从人物还是从笔法,细想想方鸿渐和林雨翔彷佛是一类人,尽管他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下。

  此外,觉得这部作品不是好在它的故事,而是在于字里行间的尖锐思想。韩寒的笔锋是犀利的,林雨翔是韩寒的代言却又不同于韩寒,剧中人物的命运引发了我们对现行教育体制深刻的思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究竟是不是公平,这种以成绩评判能力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合理,这种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究竟是不是正确?韩寒能够跳出现行体制并取得成功的确是不容易的,我觉得中国不乏像韩寒这样有个性有特殊才能的年轻人,然而如韩寒一样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人出生就如一张白纸,而人所接受的教育就能为这张白纸上色,千篇一律的教育为我们上的是相同的色彩,虽然很整齐,但却很单一。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为自己上色的自由,那我相信我们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可惜我们大多数人是不幸的,我们不是韩寒,倒更像韩寒笔下的林雨翔。如果硬要说我们是受现行教育体制的戕害好像也没什么错,但是全把责任归咎于此恐怕也不妥。毕竟在这样臃肿的国度里,最起码这种考试制度能为我们创造一个较公平的环境,倘若取消了考试制度只怕我们连唯一的改变命运的途径都没了。说到底教育制度是要改革但只怕只改教育只会是杯水车薪,我们需要改的还很多。

  韩寒的确是叛逆的,他骂骂咧咧的文字里流淌的是他对时代的思考。《三重门》里有对未来的向往和迷惑,有对爱情的追寻和思考,有对青春的追忆和留恋。《三重门》是没有结局的,林雨翔究竟会不会和Susan在一起大概由我们去想。不知道是不是老了,看着这小说里的主人公也开始怀念自己的中学时代。且抛开教育学习不说,那最美的年华里,我们是纯净的,未来在我们眼中也是美好的。也许每个男孩心中都留恋一个像Susan那样纯净的女孩,而每个女孩心中大抵也喜欢一个像林雨翔那样阳光的男孩,还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怀抱着一份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0:14:06 | 只看该作者
《三重门》读后感

  读了《三重门》这本书,觉得韩寒的写作手法的确一流,风趣幽默讽刺,里面的很多比喻十分现实和贴切,十分搞笑。

  在林雨翔这个主人公上,我好像找到一些共鸣,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也是十分讨厌中国的教育制度,怎么每天就是那几科,连半节体育课都没有,课程就像刚开的扑克牌,都是一对一对的出现,经常是连堂。怎么教科书就是有用的书,其他书就是闲书,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受用一辈子的书。高三的时候看《读者》就像做贼一样,叫旁边的同桌老师来的时候就提醒我。

  书里面还出现很多现实的人物,什么罗天城,梁梓君,余雄,谢景渊,钱荣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人物,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这种人,所以我更觉得这本小说更像一本韩寒的自传。

  这书不但反映出中国应试教育的腐败,还写出了当今社会的很多腐败现象,重点的是那些贪官,狗官,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描述他们的行为。就像钱荣和那个全才,他们的老爸都是当官的,儿子却嚣张得不行。也许这也是韩寒经常不被和谐的原因吧!

  我特别喜欢《三重门》后面的后记,韩寒赤裸裸地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非常的直接,毫不修饰。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并觉得很有意思,“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

  虽然我好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是不提倡正为高考拼命的莘莘学子阅读。

  最后摘录韩寒的一段话“我不受语文教育,我完全不懂主谓宾定状补是怎么一回事;我完全不了解知道”凸“字的第二画有什么狗屁意义;我从来不觉得《荷塘月色》是哪门子好文章,为什么编教材的置朱自清那么多好文章不选偏选一篇堆砌词藻华丽空洞的《荷塘月色》?我永远想不通许多除考试外这辈子再也用不到三角函数的人为什么还要被逼着去学,我怎么都不明白为什么上课不准喝水怎么都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坐着回答问题。有些教育问题瞎子用屁眼都能看明白,怎么有些人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0:14:03 | 只看该作者
《三重门》读后感  

  读完《三重门》,突然发现:这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生活么!

  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主人公基本也没干什么事,也就这么混混沌沌的过着。但这就是生活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嘛。或许有人会觉得作者写的是流水帐,不过精彩,但写的正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够现实。他从字里行间渗透生活的实质,让读者在他的幽默下感悟:生活本是如此。正因为他写得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欢这本小说。

  其次,与作者同是高中生的我又不得不为作者的丰富学识所折服。作者的知识应该是丰富的,小说中随手拈来就有许多东西,左一下《变形记》,右一下《孙子兵法》,再对《史记》侃侃而谈…诸如此类,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另外,小说中作者创作的几首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采。而那首中西合璧的情诗,就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琢磨不透了。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作者英文程度了得,这从小说的后半部分也有充分的体现。作者在“处心积虑”地制造黑色幽默的同时,也不忘好好秀秀自己的英文,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真了不起。作者在后记中写到自己的英语可全赖新版牛津英语的功劳,这可真是值得好好借鉴借鉴!

  至于作者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不满,不知为什么,我真的一点也没察觉到。可能是因为我正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吧。对这一切作者眼中的不妥都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像作者一样,即使功课七科亮红灯,也能有作为的人并不多,所以像我一样的普通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考上好的大学。这毕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所谓的规矩啊。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规规矩矩地去作一个学生,尽自己的本分去读书,将来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的来说,《三重门》是一本不错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0:13:59 | 只看该作者
三重门读后感  韩子骏

  看了《三重门》后仿佛在回忆过去,而读主人公林雨翔时,我感觉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后记中写的:这就是生活。的确,在这本书里作者写的都是实话,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语句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林雨翔表现出的是一个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羁。也许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年龄,十多岁的少年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年龄,爱表现、爱出风头、有一定的才华与能力,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赞美,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林雨翔想树立的是一个独立完全的自己。对于赏识自己而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仍然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现在看来也许这不能叫无情,而且这种名字为“现实”。

  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处,父母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们的饮食起居包办了的。为了我们也许父母宁愿他们自己少吃一些,也不愿让我们少吃。在这之中,可能会给我们造成无形的压力。看着白头发在父母头上越来越多,受着父母充满期盼的目光,一种肩负重任的感觉从心里涌了上来,于是不管怎样也要把书本中的东西死记硬背,在班里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最终,在无奈之余的发泄被说成任性;一阶段的失败被认为是不求上进。一个家庭的喜乐也受于自己的支配,如果考上重点大学,全家喜上眉梢,今天去“新马泰”,明天去“港澳台”,而败者却可以让整个家庭陷入死寂、无法自拔。

  在此小说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道路上走着,告诉自己,自己总能发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4: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