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4-23 12:26:2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馈——“有花却无香”
因为课堂初期便紧扣住了教学难点,对后面学歌环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所以就学会演唱歌曲而言,这是一个“务实”型的视角。但从美学角度而言,节奏的组合练习技巧性偏重,难免枯燥,因此学生兴味索然,课堂伊始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让人感觉这样的“春”有花却无香。
3、三教《在一起》,以“节拍”切入,在歌曲规律性的韵律中掌握音乐之韵
今年五月的无锡市教学研讨活动,适逢我又任教五年级班,想着先前执教时留下的些许遗憾,便很想再换个角度,磨一磨这课,期待又一次“移步”之后会呈现怎样的课堂之“景”。记得第二次的教学中,有老师曾提议是否可以将“随歌曲一起跳起欢快的彝族达体舞”放在教学的前面环节,让学生先动起来,掀一掀气氛。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但要放在怎样的情境中才显得既不突兀又起到辅助难点解决之效呢?我探寻着“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两全其美之境。也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设计《在一起》舞步的过程中,我突然茅塞顿开,发现当主力腿与重音重合时的舞步,既能紧密地配上歌曲节奏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蕴含六八拍特点的规律性韵律,从而为后面的学唱环节降低难度。
课堂实录片段:
1、听老师把旋律唱一唱,请同学们开口默唱,然后说一说这次它组成的旋律情绪是怎样的?
(其余乐谱略)
2、同样的音为什么会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呢?让我们从它的旋律里寻找秘密。
生1:三拍子的歌曲都很优美。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的确,这样强弱弱的三拍子节奏给了我们优美的感觉.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的旋律里还藏着一种非常荡漾的节奏,它们都叫什么节奏?
生:切分节奏。
师:对,改变了节拍重音的切分节奏更为这段旋律增添了起伏荡漾的优美感。让我们一起跟着琴声唱一唱旋律、踩一踩重拍。
【设计意图:“唱一唱旋律、踩一踩重拍”既是感受重音又是为“学习舞步”做好铺垫,同时找准了音乐的重拍也就扣住了音乐的节奏规律。】
三、跳起彝族舞蹈
师:真有一种摇晃的舞蹈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祖国西南的遥远边寨,有一群彝族的姑娘小伙们,正随着这荡漾的旋律边歌边舞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在一起》歌曲视频)
(播放第二段歌词的时候)师:让我们也随着这优美抒情的音乐跳起来吧。
【设计意图:在第一乐段的消遣式聆听中进一步熟悉歌曲韵律特点,在“学跳彝族舞蹈”的实践中强化歌曲韵律特点。】
教学反馈——“有形无痕”
《在一起》这首歌曲之所以是三拍子的歌曲却有着六八拍的音乐感觉,是因为它几乎每一小节都用了切分节奏,改变了它原有的节拍规律。但这很难和学生讲明,也不宜将复杂的歌曲更复杂化。本次导入通过寻找三拍子的节拍重音和切分节奏的节拍重音,有效地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歌曲的双重音,并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表现了歌曲六八拍的舞蹈韵律感,让复杂的知识技能传授有形而无痕。而且置身于情境中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更有利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因此第三次执教,学生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舒心,整个教学让我感受到春的美妙画卷在我与学生的情感碰撞中逐层地展开。我深深感到:牢牢把握学生心理、将歌曲化繁为简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港下实验小学 晓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