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4-15 13:32
标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酷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完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矢志不渝的精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方法。我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是反复诵读,一遍一遍的读,一层一层的读,但整堂课又不是“朗读”的简单相加,而是朗读的层层深入、领悟的层层深入,让学生能“读文以入情”。
在教学开始,我引出司马迁后请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独立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从课文内容内容入手,此时孩子获得的是一个抽象、单薄、常识性的司马迁形象。然后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请同学们自由自由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说说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父亲的嘱托使司马迁与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了父亲临终的嘱托。接着通过引读“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让孩子谈谈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这个层面对人物的解读立足人物的行为,获得的是一个直观的司马迁形象。
教学本课时,我把第三自然段作为精读环节,引导学生了解“飞来横祸”这个词的意思,接着,通过补充有关司马迁受酷刑的资料,让学生明白了司马迁受到了怎样巨大的屈辱。我接着说:在“横祸”面前,在“巨大耻辱”面前,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最终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有这样的转变呢?引导学生抓住司马迁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紧扣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想司马迁所想,最后读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司马迁的那份坚决和执著。司马迁为什么要为《史记》而活呢?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前面的段落,是第二段中“父亲的临终嘱托”,是第一段里“从小听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励。这样就有效地整合了教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最后,抓住“13年”和“52万余字”这些抽象的数字,引导学生体会和想象司马迁写史的艰辛和付出的心血,司马迁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也高大起来。学生也真正体会到“发愤”的内涵。
我还设计了一组想象型的语言实践“冬天,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司马迁不顾寒冷奋笔疾书 ;夏天,烈日炎炎,蚊蝇乱飞,司马迁满头大汗埋头写作。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年代的人、事不太清楚时,司马迁四处寻访考察遗迹;当他的所作所为得不到别人的理解,遇到他人讽刺和挖苦时,他不予理睬 。白天,司马迁翻阅古籍查找资料;晚上,司马迁面对孤灯伏案写作。通过画面的引导,情感的澎湃想象的深入渐进的指导引领孩子走进司马迁的悲壮人生真正理解与体会“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的深刻内涵。此时司马迁的“忍辱之心、负重之意、坚贞之情”通过文字尽情流泻,溢满课堂,溢满孩子与我的心田。学生再一次体会到“发愤”的内涵。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