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寓教于趣,巧设“创造”小学老师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18:5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寓教于趣,巧设“创造”小学老师随笔
  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激发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这既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又是创新教育的具体要求。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既和其他学科息息相关,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较之数学要形象、生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语文学科的答案是可以多方面理解的,不是唯一的,这更容易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各方面知识来激发兴趣;三是语文内容极其丰富。古今中外,各色人物,各种事件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宝藏,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具有开放性和启迪性的教案;教学环节巧妙质疑,设置悬念,启发想象,活用媒体,运用各种激趣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活用媒体,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在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直观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由挂图、模型、录音到集音乐、投影、计算机于一身的多媒体等。对这些辅助手段合理有效的运用,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创造高效低耗的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就是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能将书面上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具体画面,利用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放开眼界,以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由苦学变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云房子》一课,最后风把云吹走了,“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其中“水汪汪”一词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无需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它的含义。运用多媒体,化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头顶上就是一片美丽的蓝天。然后,再通过朗读感悟到“水汪汪”就是指雨过天晴之后蓝天的明净、清纯。这样做既不浪费时间,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将讲授与媒体教育手段相结合,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前提条件。
  情境表演,激发兴趣,萌发创新欲望
  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语言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究,大胆设想。小学生生性活泼,自主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强烈,而情境表演就是让他们去自由发挥的学习天地。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表演使得语言文字变成“活”的材料,令学生耳目一新,也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去明辨是非,悟真谛,求创新。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学习完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后,我试着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自由表演,想想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要求他们以课本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争着上台表演。在表演中,大灰狼盛气凌人、蛮不讲理、穷凶极恶、专横,故意找碴儿想吃小羊;小羊可怜、温柔。在表情、语言、动作上都有所创新,特别是表演最后的续编部分,学生想象独特,富于创新。而教师在活动中只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点评学生的表演,激起创新的火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18:54:51 | 只看该作者

  自主探究,激起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自主探究,能促进学习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能够满足学习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是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好办法。在自主探究中使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活跃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如《水乡歌》一课教学时,在情感朗读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再读课文,大胆质疑。再读课文后,学生提出问题:1、“渠”、“河”、“池”有什么不一样?2、歌怎么会装在箩里?针对学生提出的第二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谁在唱歌?水乡人民为什么唱歌?通过激烈讨论后,有的说他们在歌唱自己幸福的生活,有的说他们在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还有的说他们在歌唱自己的劳动成功----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巧妙的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启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教学,发展兴趣,挖掘创新潜能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极有份量的精品,即使一个教师对它有深透的研究,但由于教学时间和目标制约,也不可能讲完里面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蕴。这就必须拓展教学时空,给学生一个“消化与回味”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于课外。拓展教学不仅能充分发挥与体现语文学科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不确定性、丰富性、广泛性,而且还能充分满足学生渴望了解与获取课本以外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和不断创新的欲望。
  在授课时,我适时的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以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同时也在课外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我教《欢乐的泼水节》一文时,课将结束,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时我就把握时机,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少数民族》这本书,让学生课后去了解56个民族不同的习俗,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文章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第二天,乌鸦遇到狐狸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这样的结尾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而且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当然,寓教于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巧设悬念、想象激趣等。不管采用哪种激趣手段,都必须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体现语文课的普遍规律。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处,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以激趣手段唤起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创造欲望,循循善诱,随时点拨,及时鼓励,让学生既获得解决问题或创新得到肯定的成就感,又激起了深入探索创新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才会不断激发、巩固和发展兴趣,兴趣才会逐步上升为“乐趣”、“志趣”,进入一种自主性研究学习的境界,即“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自我学习、积极创新的境界。

隆亭实验小学 陆丽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 20: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