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词两首》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01:2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乐情景。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教学这首词,读懂、理解词的大意和背诵整首词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词的意境。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味、感悟。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3.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理解词义—读“胖”,接着是学会想象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读画面,最后寻找词眼—读“瘦”。
2.对词的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想象画面,联想有关的词句,积累词语。通过欣赏、释词、想象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抓景、悟情。让学生通过画面认识李清照。
2.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古诗词要做到读书韵味,诵出音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
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与“如梦令”、“李清照”相关的教学资料,选择相关知识内容。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课件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学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2课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01:29: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依据重点词语,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习过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渔翁的词《渔歌子》。
2.作者是张志和。
3.请生简介张志和,并作相应的评价。
4.这里的词牌名是渔歌子,名是西塞山。
5.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吗?(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二、新授。
1.请生朗读,注意停顿之处。《如梦令》押的是u韵,那看看这首词押的是什么韵?
2.这首词主要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用横线表示。
这些词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想想我们以前也学过描写春雨、春风的句子是什么?
地点在哪里?
3.看第一句话,哪些字你理解了,哪些字还不理解?请生译这一句话。
4.在这幅如此美丽的画面中,肯定少不了……
那作者有没有写到人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你知道“箬笠”“蓑衣”是什么吗?可以对照书中的图片。作者这里描写的人物指的是谁?
“青箬笠、绿蓑衣”描写的是人物的……(衣着)
对照图片仔细想一想,此时此刻这位渔夫在干什么?
(驾着一叶扁舟)
5.渔夫驾着一叶扁舟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
请生解释“不须归”。 其实,“不须归”除了指不想回家外,还指什么?联系张志和的生平。
补充: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哥哥这首词写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弟弟啊,为何不归?
(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
(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
三、展开想象。
把词中描写的这一幅美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对照图片。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黄主勤 借鉴处:
一)画面1:“溪亭日暮”
        “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
二)画面2:藕花深处
        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三)画面3:一滩鸥鹭
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
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两句。
我的设想:
(二) 解读词眼,体会“不须归”的情怀
1.创设情景:远山传来悠悠的呼唤……面对此情此景,张志和的感受怎样?请用词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
3.深入理解“不须归”。
板书设计
                  渔歌子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不须归               热爱大自然
            鳜鱼     斜风细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01:29:41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揭示课题,学生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介绍“词”的常识。
3.本节课学习的词《如梦令》,学生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抓住词语,感知词义。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正音,熟读这首词。
2.适当解释词中的字或词的意思。
常记:经常记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致很尽心
3.初步理顺词义。
4.学生朗读,抓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美妙的画卷。
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一)画面1:“溪亭日暮”
“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
   师:“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二)画面2:藕花深处
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
1.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
2.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读第三句、第四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三)画面3:一滩鸥鹭
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棱棱”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读最后两句。
四、完成练习,巩固提高。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和同学交流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日暮  沉醉
           误入   藕花深处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惊起   鸥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23: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