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响儿童音乐能力形成的因素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婴儿早期对声音的反应
当婴儿降临人世时,已准备对各种声音刺激作出反应。婴儿在很早就知道自身的哭声会引起他周围环境的反应。研究者认为,这些早期的声音,是在母亲和婴儿间建立“亲密默契”关系的基础,另外,母亲为婴儿唱歌和将婴儿自身的声音返回给婴儿听也有重要意义。当一个月大小的婴儿听到母亲给他放以前录下来的自身的声音时,会恬静下来并加以注意,以后他会很快与母亲对话。在曼纳斯部落中,专门设有保育员来应和婴儿的第一次哭声,所以婴儿不会在哭出声后再停下来看看周围有什么反应。以后这发展为用唱得更响的催眠曲来使哭的婴儿入睡。婴儿觉得,有声响比恬静使他更舒服些。临床观察发现,母婴间的这种“亲密默契”以后可能形成小朋友热爱音乐的基础。音乐能力可能起源于生物学上对声音的超敏感性。由于婴儿要在存在各种各样声音刺激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就必需利用自身的这种超敏感性有选择地去注意各种声音,以后就形成了所需的声学区分分析能力。母亲与其婴儿之间的沟通形式在每一个婴儿身上是不同的。它是相互的,取决于婴儿的反应(可能取决于婴儿的先天素质)。当声学渠道是婴儿向母亲传送信息(又通过母亲传向世界)的最高形式时,小朋友就有发展音乐能力的倾向。这种小朋友对非文字性的语言暗示——声调、节奏、语言速度等特别敏感。这种暗示在实践中有更大表示力,譬如可以在友好的祝词中(声调、节奏、速度)听出敌意的声音,但是否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对这一类暗示更为敏感尚未得到证实。
二、母婴间的“亲密默契”是热爱音乐的基础
每个人开始“唱歌、说话”的早晚和以后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它主要取决于与小朋友最亲近的人对小朋友说话和唱歌的程度。对婴儿的研究发现,在6个月时,婴儿的运动和认识能力的差别与他的社会阶层、种族来源甚至如何喂养等方面完全无关,但到一岁时,喂养经验上的差异严重影响婴儿的认识能力;而直至3岁左右,还未观察到来源于不同环境的受测者间对音乐的反应有什么明显差异,在3岁后,家庭环境的差别开始影响唱歌和跳舞的学习。
库森斯基(Kucenski 1977)研究过系统性音乐感觉课程的作用,发现课程在提高3~9个月婴儿对曲调的反应能力方面是胜利的。而家庭听音乐的得分与任何检验结果之间无显著关联。在参与研究的100位家长中,有60位愿意并按规定做到。必要时,可用“调整”程序来协商弱智儿童。有关的母亲看来极其重要,她可能对小朋友起更大的作用。许多家长实际上有可能很容易地协商小朋友提高音乐反应能力,但他们没有去费这种心思,研究者要母亲们对婴儿的呀声作出应答,然后在音笛上吹出或唱出中央C上面的F。这样训练40天后,在婴儿第三次进实验室时,他们对音高作出正确的反应就会比错误的反应多。有23个年龄在3~6个月的婴儿,他们对音高的反应能力似与家长的音乐才干和兴趣无什么关联,尽管一些家庭有的无音乐素质,有的是专业音乐家家庭。
詹金士(Jenkins 1976)研究了2岁和3岁女孩音乐能力生长与其母亲所受的音乐训练之间的关系。对60个儿童进行了节奏、旋律、力度、曲目和其他音乐项目的检验,其结果与其母亲何时接受过多少量的音乐训练作比较,发现两者呈正相关。但统计学处置无意义。普通的家庭音乐环境(包括母亲、父亲和其他大人以和在家中的音乐活动)看来在2岁前对其无影响,社会——经济状况和种族因素在统计学上也无差别。
麦克非(Mefie 1973)讲述过自身怎样在儿子第四个月起时常为他演奏或哼唱海顿(Hagda)的《惊愕交响曲》行板乐章的主题,到第15个月时,儿子已能非常准确地唱出前四小节来,并能加上各种变奏,如双音符或旋律的颠倒。这看来是他的音乐护理的最高成果。社会制约理论指出,对小朋友和他的发声的任何关注,特别是假如施以主动影响的话,那么会起增强作用。有某些充分的证据标明,小朋友的不同音乐造诣与其音乐环境的质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地道依赖于环境因素还不大清楚。
苏祖基(Suzuki)的音乐学习课程的胜利,为家长积极注意小朋友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依据。他认为关键是招募能合作的家长,在小朋友训练时母亲应在场,以和课程对母亲自身的训练,使母亲可以协商小朋友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中国、日本的母亲是对子女强烈关注的长辈,苏祖基的方法实质上较适用于这两个国家,当然它也可胜利地移植到其他国家。总之,家长对小朋友的学习关注,往往与小朋友的出色表示是有关系的。
三、家庭环境对儿童音乐才干的影响
在对100多个5岁小朋友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歌唱能力与其家庭背景有密切关系。根据这些小朋友唱歌的录音,研究者将小朋友分为三种:一种是“歌手”,能正确唱出90%的音符而不走调;第二种是“准歌手”,能唱出75~89%的音符,仅有几个走调;第三种是“非歌手”,他只能准确唱出75%以下的音符,或不能用正确的音调唱歌。这一规范应用于5岁儿童似太严厉。从音乐环境的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一个“非歌手”是来自优良家庭。这可能是遗传作用的关系。也有少数儿童的家庭音乐环境对其未起作用。歌唱能力与下述的环境因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小朋友唱歌和与小朋友一起唱的母亲,家中其他同胞的协商以和家庭歌唱和演奏、具有音乐背景的家长、哥哥和姐姐等。
作为研究的一局部,研究者试图测定各种环境因素对小朋友音乐能力的影响。通过问卷测试,比较小朋友们的听力与音乐智商之间的关系,发现其相关分仅0.18。继而将问卷表中家长的回答作详细分析,把他们子女的音乐水平制作成表。将小朋友的音乐知识得分、听力得分和恽氏检验得分相加,得出音乐水平指数。基于这一总指数,小朋友们被分为三组。总的来看,最低一组小朋友的家长几乎没有什么主动的音乐活动;家长当前的演奏和以前受过的音乐教育课程与小朋友的音乐水平高度相关。可能有人会争辩:那些接受过音乐课程教育和把演奏习惯保管下来的家长是有天赋的家长,小朋友们继承了家长的才干;但同样也可认为,家长的演奏有助于小朋友音乐水平的提高,自身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家长更易于鼓励小朋友也去学习音乐。
有许多自身不演奏乐器的家长却明显鼓励子女参与音乐活动——这是从家庭富足与成员参与音乐活动之间相关性很低(最高也仅0.45)判断出的。在西肖尔音高、记忆和节奏检验中和屈拉克记忆检验中,家庭富足因素的影响非常小;小朋友得分与教师对之潜在音乐能力估计的相关性也很低。在三个年龄组中家庭富足因素在被教师判断为最有音乐能力的20%的儿童和能力一般的60%的儿童间存在差别,在一般能力组和最低水平组之间也有差别。看来,对于最年幼儿童,家庭富足因素与对音乐发生兴趣之间有正相关作用(相关分0.41),而对最大年龄儿童,促使他们对音乐感兴趣的作用较小。
研究还比较了家庭音乐环境的各个方面,这是通过小朋友们填写问卷表而做的。小朋友们要填写自身玩乐器的情况、家中的乐器和数量和他们对自身家长音乐能力和音乐兴趣的估价。这些资料用于组间比较是够精确的。其比较结果有两极分化的倾向,旋律检验的效果与小朋友的音乐环境(包括小朋友自身的音乐课程)呈线性相关,即这二个变量同时增加。节奏检验的结果成一曲线,说明节奏的学习可能是受其他因素(也许是先天因素)制约的。
研究者对200名中同学进行了检验,使用的是恽氏法等,还有自身设计的一套,后者让小朋友对同一作曲家或不同作曲家创作的二个音乐选段加以区别。小朋友的样本是加以选择的,其音乐兴趣较一般小朋友高得多。事实上,这些小朋友的家庭中,有四分之一是有演奏和唱歌活动的,有约30%的有同胞演奏乐器,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有定时的或经常的音乐活动,只有五分之一的家庭无乐器。结果发现,正是家中的乐器数(而不是音乐活动的时间长短、家长是否演奏一种乐器、同胞手足是否演奏一种乐器)是一个最有意义的变量。乐器数也许指明了一个家庭的天赋一5%的家庭有钢琴,相似数量的家庭有吉它。能力性检验看来比“估价”性检验更与家庭音乐环境高度相关。在家庭环境与举行音乐活动作比较时,也发现家中的乐器数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在音乐素质和音乐成果检验得分与环境情况之间的关系的测试中看到:家长亲是否歌唱或演奏与小朋友的MAP得分关系非常小。在纵向研究中,也得到关于参与者的家庭环境的问卷资料,从下表可见,环境因素比先天素质对小朋友的成果检验得分影响要大得多。
表:音乐素质和音乐成果检验得分与环境情况之间的关系
音乐素质
音乐成果检验
环境因素
总印象
节奏印象
乐感
作曲
旋律、节奏和和声认知总分
符号理解
综合
1、性别
.08
.10
.13
.12
.31
.42
.39
2、乐感
.03
.01
.15
.07
.25
.33
.26
3、实践
015
.04
.01
.09
.08
.04
.07
4、音乐场地
.10
.13
.18
.16
.25
.30
.28
5、实践天数
.13
.06
.14
.12
.20
.25
.23
6喜欢实践程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