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被“困”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5 18:3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放被“困”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
  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基本都拥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但是不难发现另一种现象——一些学生的思维只是处于形式上的自由,但实质是被“困”的状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就意味着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思维应是自由的,是被尊重的,而不是被“困”的。学生被“困”思维,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被迫”收到某些因素的牵引、暗示、束缚或阻隔的影响,使得原先相对自由的思维处于一种被动的、非自由的状态。
  郑毓信在其专著《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专门引用了一位学生的课堂体验:“过去,当我遇到一个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老师就开始讲解了,我有一种被拖着走的感觉……现在,老师给了我们较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但是,当我们经过思考和讨论还无法解决问题时,是多么渴望老师讲解啊!”以此为佐证,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乐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活动解决问题,当他们的思维处于“被拖着走”或无法摆脱困境时,又是多么渴望老师能帮助解脱啊!对此,我做了以下对策:
  放手尝试,让被“困”思维从闭塞走向开放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也最有可能“困”住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平等意识,主观臆断,不顾学生的感受,使得学生很难产生自己的思维成果;有的教师缺乏课堂的生成意识,经常武断否定学生思维的“节外生枝”;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意识,霸道地打断发言错误的学生,或者因为“时间问题”阻止后举手的学生,使得学生的思维之花因被冷落而凋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想解放学生被“困”的思维,就应该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怕学生的“意外”和“生成”,放手让学生尝试,再有效交流与引导,进而让学生的思维从封闭走向开放。
  去年我在执教“倒退的策略”一课的例2时,为了指导方便,是这么进行的——
  开头先铺垫导入一张箭头填空图。(结果一半同学不会做)
  师:出示例2题目,读题,可以用什么策略?
  生:倒推的策略。
  师:怎么倒推呢?
  (直接投影出示箭头图,并引导学生填写)
  原有?张→( )→( )→还剩52张
  倒过来整理一下。
  (投影出示倒的箭头图)
  原有?张←( )←( )←还剩52张
  师:根据这个箭头表示图,你会列式计算了吗?
  这堂课虽然没有“横生枝节”,学生的数学技能目标也已经达到,但是显然是不成功的。事后评课,前辈们指出了我的缺点:首先我一开始的导入其实就是属于学生陌生的题型,因为没有充分“备”学生,所以一开始就出现问题。其次,也是重点,倒推策略的整理(箭头图)是让学生先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整理,再展示,最后汇总提优的。而我这里直接出示的箭头图显然框住了学生的思维,把本应自由、开放的思维紧紧地束缚在这种呆板的解题模式上。事实上,通过前面例1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例2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然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再相继出示箭头图,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开放思维,又不影响解题方法的优化。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探析学生被“困”的解救之路,正是对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关注。只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时刻以一颗爱心尊重学生,以一颗慧心引领学生,学生被“困”思维将不再成为潜在问题。

羊尖实验小学 孙梦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9: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