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4课 童年的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11:0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吊在大树上。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过一些西洋乐器,比如小提琴,但是对于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之类的乐器却是很少见到的,所以要认识这些乐器、分辨不同的音色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这个音乐故事篇幅较长,欣赏完这个故事需要26分钟,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觉得单调、注意力难集中。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欣赏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动画,故事引入。(10分钟)
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这部动画版是根据《彼得和狼》的童话故事改编拍摄的,其中的背景音乐是有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走进音乐交响童话的世界,一起来感受音乐家是怎样用乐器讲述交响音乐童话中故事彼得和狼(出示课题)
(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讲述故事情景,让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的情景。)
二、播放视频,认识乐器以及主人公。
1、播放视频。认识乐器记住名称以及各种乐器代表的主人公。
  
主人公
  
乐器名称
彼得
提琴
小鸟
长笛
鸭子
双簧管
单簧管(黑管)
爷爷
巴松管(大管)
狼  
圆号
猎人
定音鼓
   (进行梳理,加深迎象做好铺垫,)
过渡语 我们一起认识完了主人公,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即将开始了。现在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这首音乐童话的魅力。
三、听赏分析音乐情景,感受主人公的形象特点。(15分钟)
1、思考:在这首音乐中每一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种乐器分代表的是谁?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接特点,思想性格?这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特点是什么?
1、情景一: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彼得出来散步)
(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了后门来到了空旷的绿草地上。)
2、情景二: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小鸟出来散步)
(哎彼得周围多安静呀。)在彼得的身后跟着一支甲子,你你忘记了关后门了这回我可以到屋后的池塘里痛痛快快的洗个澡了。嗨你算什么
3、情景三、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1)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2)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4、情景四: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
(1)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像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2)猫捉小鸟: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5、情景五:欣赏描写老爷爷和彼得乐段。
(1)老爷爷来了:音色浑厚的木管。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2)老爷爷和彼得。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3)狼真来了。
6、情景六:欣赏描写狼的乐段
(1)狼来了: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2)、欣赏描写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评价:你是个专心的孩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3)、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7、情景七:欣赏描写猎人的出现的乐段。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板书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8、凯旋:(所有主人公上场)
五、连线练习:
音乐听到这,我们的故事也结束了,通过欣赏这首交响童话,你知道每种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么吗?
1、请两位学生上台找出与角色中相对应的乐器。
2、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六、表演:在这么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吗?(多生表演)
七、小结:这首交响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还想不想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下节课再次细细的品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彼得与狼的视听网址,回家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还可以把这首交响童话边说边表演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
  
主人公
  
乐器名称
音色特点
人物性格风格
彼得
提琴
优美、抒情、轻快、活泼
性格勇敢、聪明、机智过人
小鸟
长笛
清脆、悦耳、明快
活泼、快乐、机灵
鸭子
双簧管
略带沙哑
拖泥带水摇摆、反应迟钝、遇事不冷静
单簧管(黑管)
有弹性、活泼、流畅
动作灵活、行动敏捷、上窜下跳
爷爷
巴松管(大管)
低沉、厚重
言语唠叨、行动迟缓、做事严谨
圆号
不和谐、刺耳、圆润
性格贪婪、凶残、阴险、恐怖
猎人
定音鼓
浑厚,有力
勇敢、机警
  
主人公
  
乐器名称
音色特点
彼得
圆号
有弹性、活泼、流畅
小鸟
大管
优美、抒情、活泼
鸭子
定音鼓
略带沙哑
小提琴
不和谐、刺耳
爷爷
长笛
低沉、厚重
狼  
单簧管  
清脆、悦耳、明快
猎人
双簧管
浑厚,有力
教学反思:
《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所以在课的设计中,我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参与表演),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序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入境。  
二、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三、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  
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四、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彼得与狼》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11:05:42 | 只看该作者
《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2. 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在教学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旋律优美流畅,一气呵成,歌词朴实,富有田园气息。
     歌曲为大调式,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旋律起伏、深情,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开始两小节从“ ”情绪一下子发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非常深情。第二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由于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朴素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以至于会把它误认为是一首童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部分
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
二、学习歌曲
1. 欣赏《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 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 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同学们在演唱时,请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及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 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3)分小组唱曲谱。
5. 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
(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6. 合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歌曲《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 注意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的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近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 、ong、在演唱时要唱 i ---ng 和 o--- ng 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习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11:05:29 | 只看该作者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 1 2 3 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1 3”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1、从学唱加拿大歌曲《白桦林好地方》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并能从音乐作品中初步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
   2、能用稳定的节奏,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3、尝试为歌曲编创歌词,指导学生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
四、教学难点: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能完整地用感情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方法:听唱、    、师生互动
六、学法指导:听唱、模仿、生生互动
七、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谁来说一说,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1、解说!(配乐)
师:同学们有着这么多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童年也有很多的回忆。
师:在加拿大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那里留下了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白桦林,追寻他们曾经留下的美好回忆,好吗?
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板书课题)
三、新授:
1、初听:
师设问:我们先来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师生聆听歌曲,师打拍子引导学生感知节奏)
师: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情绪非常欢快,速度是快的。)
师:说它是个好地方,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歌词中都唱了哪些赞美的词句?(生:。。。。)
2、图片展示:
师:因为有了婷婷的白桦树,碧蓝的湖水、美丽的山峦,静静地草房、可爱的动物,所以才说白桦林是个好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白桦林的图片)
3、分段学习:
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第一段歌词,找出逻辑重音。
师:白桦林美吗?老师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来学习了,你们呢?让我们带着感情轻声高位置朗读第一段歌词。
弹   琴:学生跟歌曲节奏轻声朗读歌词。
弹   琴:试着演唱歌曲第一段,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4、学习第二段:带上旋律再次深情赞美白桦林。
师:可爱的海狸、健壮的麋鹿、蓝色的湖水、高耸的山崖,这是第一景点,第二景点都唱了些什么?
生:演唱第二段歌词,注意“的”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情绪欢快些,每个字唱的短些,有弹性)
(解决难点:我的心灵在呼唤、北方山峦)
5、学唱第三段:
童年时一首歌,是一首难忘的歌。同学们,这位游子回来了吗?让我们去第三段找找答案吧!
师:第三景点大家自己唱,教师提示声音。
四、处理歌曲
1、力度处理
师:、歌谱中有几个音符宝宝,谁能找到?
    、f:(强)  mp :(中弱)  >:(重音) 这是什么意思?那这里应该怎么处理呢?
2、弹    琴: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师:那么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琴声,带着欢快的情绪唱一遍歌曲,注意结尾处渐弱。
“蓬得得蓬蓬”表现了人们远去时的脚步声。
五、拓   展: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的家乡在哪里? 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向我们介绍一下好吗?生:自由回答。
师:你能试着把这首歌改编成歌唱你自己家乡的歌吗?
生创编歌词:分小组展示创编成果表演唱,请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六、总   结:
师:美好的童年为我们的一生奠定下了难忘的基石,带着美好的回忆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让我们伸开双臂、敞开胸怀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高声齐唱《明天会更好》好吗!齐唱《明天会更好》
教学反思:
音乐是表演艺术,是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表演满足音乐审美需要,同时亦通过参与音乐表演满足自己的音乐表现需要,因此“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结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使人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爱家乡为主线,以情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2.整堂课的教学中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课堂教学语言精炼。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多。
4.课堂多以学生为主,学生投入积极性高,完全置身于课堂情境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5. 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的音乐知识扎实,唱歌声音柔和。
二、自我评价与反思:
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教学目标基本落实,但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仔细地聆乐曲,感受歌曲的的旋律美----参与音乐;通过聆听歌曲(大屏幕展示白桦林中的自然风光,及白桦林的春、夏、秋、冬风景图片),让学生从歌中找出赞美的词句,引出作者歌颂家乡、赞美家乡,再通过“我的家乡”有那些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的地方?----情感导入;用心去歌唱,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体验2/2拍子与4/4拍等不同拍子,不同速度,力度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师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变化多样的指挥------体验音乐;最后旋律乐器及四声部打击乐器的加入及结束语的展示,教师的演唱----情感升华等四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综合表现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张驰有度,使音乐课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清新、轻松、美丽,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主要是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的学习,但从教学形式和方法来看,本课涉及了演唱、演奏、识读乐谱,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个表现领域。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以情感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0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