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和同学提问能力--小学教学导入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江市青云中学 沈梦春
“思维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设置巧妙的、科学的提问,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思想认识发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在重视教师提问之时,更不能忽视对同学提问能力的培养。古人称学习为“求知”“做学问”,“求问”二字真是一语种的。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的人,才会有学业上的进步、认识上的空虚丰富,才干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自身不俗的业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让同学敢问、善问,才是教学的重点,才干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时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有疑点才干激发同学认识上的抵触,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一位善问的教师十分讲究问法。以实问虚、以虚问实;由因问果、由果问因;由此问彼、由彼问此;异中问同、同中问异等。这样问,有利于发明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同学旺盛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启蕴藏深厚智慧的大门,发生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
首先,要精心设计提问,促进同学积极思维。
提问设计要简明扼要,绝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提问设计要富有考虑性和挑战性,通过恰当的提问,把同学思维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激发急于探索的激情。如讲授“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这一框时,让同学先体会国家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⑴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是什么?⑵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什么?在同学理解上述两个问题之后,再让同学明确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法律制度根本上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由此深入地提出问题:⑴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什么?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有没有改变?这样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有助于同学深入地考虑,更有助于同学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提问设计还要考虑难易适度,且步步深入。要针对同学的实际水平和知识难度,提出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同学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难点或较大的问题,应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循循善诱,以协助同学解决问题,攻破难点。如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要明确这一问题对同学来说,实践上比较生疏,理论上比较深奥,所以在讲授这一问题时,可联系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等内容,让同学明确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革新,都必定要经历长期、曲折的过程;再从资本主义存在的活力、社会主义经验缺乏等方面去分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最后让同学明白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历史趋势不可改变,社会主义必将以强大的生命力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要让同学明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能影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总趋势,这正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这样逐个“攻破”,更有助于提高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其次,提问要讲究因人、因时而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因人施问,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情趣,兼顾各种类型的同学。对于成果好的同学,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激励他们刻苦钻研;对中等的同学,提一般性的问题,既协助他们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对成果差的学习应提一些浅易的问题,协助他们培养和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以上的提问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同学的积极性,正确引导,拨正思路,以提高提问的全面性和完善性。
提问也要因时而宜,适时提问,这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尤为重要。新课前的复习提问可以协助同学温习知识;导入新课时的启发性提问可以激起同学的兴趣;讲授新课过程中的分析性提问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理解新知识;总结巩固时的提问有助于同学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巧妙而隐蔽的方法设置“陷阱”以提高同学鉴别、应变的能力。如讲到“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提问中设置“陷阱”——“这里所说的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对吗?”这种问法,假如同学不动脑筋,就会掉进“陷阱”。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劳动仅仅是使用天然工具的劳动,并不是真正的人类劳动——生产劳动,从事生产劳动,是人与动物的实质区别。教师的这种提问,就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同学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同学的鉴别能力。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提问过程中忌讳之处:如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重复啰嗦的提问、惩办性提问、求规范答案式的提问等,这些提问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不利于同学素质的提高。
“问”的艺术,既是“教”的艺术,更是“学”的艺术,最终教师的“问”要转化为同学的“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在大多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同学回答的层次上,作为教师则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自觉考虑如何使同学敢问、善问。“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被片面理解而未能得到真正贯彻落实。试想:同学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能算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吗?“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同学发问为主,使同学敢问、善问,即注重同学提问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敢问、善问”的环境,以激发同学的提问热情。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一支贪生怕死的军队中服役,
最勇敢的人也往往会失去勇气。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在竞相提问的教学环境中,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考虑提问的人也会大大增加。那么,这样的环境应怎样创设呢?
首先,要激发同学的热情。人是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必
有问,有问也必有思,有思也定有所得。只有不时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干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让同学自身去搜集资料并证明提出的问题的必要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让“我要问”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要树立同学提问的信心。在保守的教育观念来看,课堂上同学是不能随便提问的。对同学的发问,教师有二“怕”,一怕同学“乱弹琴”打乱自身的教学思路;二怕回答不了同学“稀奇古怪”的提问而有失“师尊”,导致不敢鼓励同学提问,甚至是压制同学提问。经过长期的积淀,同学不敢问,而且也不会问了,这就需要重新树立起同学提问的信心。引入机制,进行合理评价是树立信心的钥匙,在同等条件下,让同学比试谁提出的问题好、多。这既能调动同学提问的积极性,又能树立“我能问”的信心。
再次,要提高同学提问的主动性。转换角色,让提出问题的同学充任“老师”,并指定其他同学回答甚至帮老师问答问题,以此激发同学的好胜心,让“我要问”的优越性逐步体现,并提高他们提问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布置一些时间,让同学自主学习,便于同学通过自学能够提出问题,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授新课之后,布置时间让同学反省,在对新课的学习的基础上勇于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解决(对于同学不能解决的,教师当场加以解决),这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又可以让同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学的提问不论大小、难易、对错,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和褒扬、修改和指正,切不可轻易否定而打击同学提问的积极性,扼杀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珍贵的好奇心。
同学仅有敢问的胆略是不够的,作为老师,还要使同学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干更好地提出问题。让“我善问”的优越感得以充沛体现。
二.明确“提问”的入口,促使同学能问。
从理论上说,针对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提出问题,但在实践
中没有这个必要,如此诱导提问,不但会失去课文的中心,浪费时间,而且对提高同学“问”的能力也不尽人意。所以,应让同学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提问。
1.在概念中提问。
在概念中提问并能准确解答,会使同学明确概念,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甚至能起到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协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温故而知新”。我们在讲到“法律”的概念时,先让同学联系已学过的“纪律”的概念,再从对“纪律”这一概念的回顾和理解之中提出问题:“什么是法律?它与纪律有何联系和区别?”让同学明确法律与纪律的联系与区别,使同学明确两者都是为了维护正常生活,要求人们遵守的行为规范,都起着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作用。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纪律是由人们工作、生活的活动单位、社会组织制定的,它对成员有制约作用,以行政手段或组织手段保证实施的。从而使同学在理解新知识之时,又起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作用。
2.在定义中提问。
让同学在定义中提问,能促使同学去分析考虑定,从而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可以使同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杜绝死记硬背定义的现象。在学习《时代呼唤心理健康》一课时,先让同学联系实际围绕“健康”提出各种问题,然后让同学明确我们所说的“健康”并不是单指身体健康,而且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让同学明确“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掌握“健康”的定义,这样就防止了死记硬背现象的出现。
3.在原理中提问。
让同学在原理中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可以淡化教师的说教色彩,减轻同学的逆反心理,从而增强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觉性。如讲到《磨砺意志,做生活的强者》一课时,首先让同学举古今中外一些有成绩的人在生长道路上的有关典型事例,并让同学明确他们生长道路的坎坷,然后让同学提出问题,总结他们的一起点,在此基础上使同学懂得马克思所提出的“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干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科学道理。这不只使同学明白了道理,而且增加了知识,让同学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不正是一举两得吗?
4.在知识中联系处提问。
让同学在各知识点、各框题、各课之间的联结处提出问题,同学往往能发现课文的逻辑结构,增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我们学到新科技革命时,让同学联系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在比较之中理解新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和作用,并让同学掌握这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同学学习的系统性,从而使同学在整体上掌握知识。
三.教给“善问”的方法,提高同学“问”的质量。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从叶老的话中不难获得启示:“教”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教会同学学习的方法,使之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之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做到让同学“善问”,务必要让同学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分解法、联想对比法、归类质疑法等,使同学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问”将发生根本性的革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提问艺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同学提问能力的培养,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所要达到的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4: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