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6 20:2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马蒂斯的艺术作品,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
2、感受中外兼职的不同,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3、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马蒂斯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这节课我们建会学习什么呢?请大家欣赏两幅油画,出示法国画家雷诺阿的《金发少女》和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请大家观察比较,然后说一说:哪幅画带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最强?为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戴帽的女人》是法国画家马蒂斯在1905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整幅画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画家不仅在背景和人物的服装、帽子上大胆用色,而且还在妇人的脸部运用了浅绿色、淡黄色和朱红色,整幅画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3、这幅画不仅感染了你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也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轰动了整个美术界。由于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这幅画的造型、和色彩就像“野兽”一样奔放、狂妄,“野兽画派”因此而得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野兽画派”的代表人马蒂斯,板书课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三、赏析感悟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艺术家马蒂斯:
马蒂斯简介: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
       1905年在秋季沙龙展出画作,被评论家成为“野兽画派”代表人;
       1941年患肠癌,手术后从事剪纸创作;
       1948年完成汶斯小教堂室内设计;
       1954年11月3日,病逝于法国尼斯。
2、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两幅马蒂斯的代表作,《蓝衣女人》,这是马蒂斯1937年创作的作品,请大家针对这幅画的内容、造型、色彩等方面,互相说一说: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小结:画中的人物手拿念珠正在沉思,她戴着黄色害羞草编制成的头冠,犹如火圈絮绕在头上,与其左侧的黄色图像相呼应。此画颜色平整而明亮,整幅画似乎由黑色的心形环抱着红黄蓝三种颜色,彰显出画家时髦的思考角度和感官。
4、通过刚才马蒂斯的简介,我们已经知道了:马蒂斯1941年神患肠癌后,由于不便在从事绘画创作,于是他就在病床上和轮椅上开始了剪纸创作。说起剪纸,咱们中国的剪纸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请大家看两幅剪纸作品,然后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出哪幅是中国剪纸、哪幅是外国的剪纸?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中国剪纸:造型生动、形象复杂、色彩单一
   外国剪纸:造型简洁、形象夸张、色彩丰富
引导学生针对这幅剪纸作品,总结板书马蒂斯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
                造型:抽象、简洁、夸张
                色彩: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
四、操作实践
  1、了解了马蒂斯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后,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剪纸作品。那该怎么做呢?下面老师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
首先是构思形象。可以先在纸上简单画出草图。其次是考虑么部分的用色。颜色要与底色有对比,深色的底色,配上浅色的主题;浅色底色配上深色的主题。然后按照自己的构思剪出每个形象。提示学生小心使用剪刀,和剪掉的碎纸不要乱扔。最后粘贴每个部分。涂胶水时只在每部分的上下、左右和中间抹上胶水就可以了。另外粘贴时要合理安排每部分的位置。
2、相信通过老师的演示大家对自己的作品也做到心中有数了,那现在请大家来看看这节课的作业和要求。
      (一)作业
        三人合作,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剪纸作品。
      (二)色彩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
       五、展示评价
        1、推荐优秀作品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黑板前展示介绍给大家看。
        2、下面的同学,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说一说你你喜欢谁的作品。
      课后反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8: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