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9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轻松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同学提供丰富的多向思维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素质教育所倡议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同学的操作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操作中探索新知。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有位教师先出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实物图,问:这几个圆的周长谁的长?(同学抢着回答)长多少?(同学深思)怎样才干知道这些圆的周长呢?接着教师就指导同学分组丈量。根据教师提供的圆形纸片、圆形实物、尺、线、图钉、剪刀等,同学自身动手操作,得出了“滚动法”和“线绕法”,并通过计算丈量的数据,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再适当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得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整个学习过程成了同学再发现、再发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战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同学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2).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如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元、角、分”后,设计在班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让同学实际应用所学到的元、角、分知识。再如三年级的老师在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同学动手丈量,并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等等。 (3).在操作中拓展思维。 如三年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同学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再发给同学两张不规则的纸,要求同学操作:(1)用其中一张纸裁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另一张纸尝试裁出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3、强化课后延伸,培养同学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同学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同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例如;一位老师在上“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课上同学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认识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掌握了这类图形的特征。但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不应该就此结束。为了激发同学的创意,课后老师还请同学找一找自身身边的轴对称图形;自身设计、创作轴对称图形。再如在教学百分数后,有位教师让同学课后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作统计,包括电话费、水电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节约开支,确定节约开支的重点项目。通过同学的课外实践活动,同学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培养同学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十分注重同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同学自身在实践中富有发明意识的积极的探求,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最终获得胜利。 六、一些效果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和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1、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过去陈腐的教育观念,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近三年来,有近二十篇实验教师的课题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案例反思等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有一位教师在市举行的五年以下青年教师竞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还有一位教师获得优秀见习教师的称号。 2、提高了同学的整体素质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身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同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7位同学在小数报举行的“实践与探索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奖;在小数报举行的科学小优秀论文评比中,有六位同学的小优秀论文获得一等奖,一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在连续几年的珠心算竞赛中,有二十多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七、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观察研究和行为研究法,虽从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着手,力求整体改革,但由于研究人员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经验成分,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 (1)如何将现有的一些效果进行推广,乃至深入,有待努力; (2)课堂教学中同学操作的度和量的控制; (3)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4)如何通过有效的操作促进同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5)如何改革评估、考核方法,用整体的观点评价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