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8:3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具体内容与教学策略
   1.导入环节:“咕咚”的声音最好利用多媒体声音特效,老师口头发声很难真
实表现“咕咚”的声音,容易误导幼儿往偏离故事内容的方向思考,不利于故事主题的展开。另外,当小朋友猜测到“咕咚”的声音是青蛙时,老师应该继续追问原因引出“咕咚可能是东西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的总结,为故事设置疑问吸引幼儿继续倾听。
  2.环节设计:可以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展活动,先带领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内容,对故事大体框架、人物、事件等有大致了解后再分段欣赏,关注故事每一段中动物的心情、表情、语言、动作等具体表现,最后再通过欣赏视频、回忆故事情节等教学策略来总结故事主旨,了解寓言故事所有内涵的道理。
  3.教具的选择:语言活动的重点之一是倾听,如果播放的视频不能体现去价值(如:Flash视频动画没有动物们听到“咕咚来啦”惊慌失措的神情时即是不可选取的)就要用音频替代,或截取动画片中有价值和表现力的动态表情图片为之所用。
二.反思与收获
   1.环节设计的递进性:通过采用“总—分—总”形式先完整倾听,了解大概到分段欣赏理解再到提炼主旨、理解道理,教师在丰富活动内容、丰满认知过程的同时,也让故事中的每只动物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为后面故事表演做好了铺垫。
   2.提问有效性:教师的提问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到幼儿回答的有效与全面。本次活动在关注有关小动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原因等方面的提问与追问还不够深入,没有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动物们的不同表现与特点,直接影响了最后环节表演故事情境的效果。
   3.口头讲述的不可取代性:通过两遍完整的故事欣赏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分析理解,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故事内容。在表演环节,教师即可运用口有讲述来引导幼儿表演,一方面可以控制故事进度指导幼儿表演,结合幼儿动作表现来控制语速,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台下幼儿和教师一同做旁白,讲一讲故事,提高复述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2: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