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来杭州来参加这个“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学了3天,非常充实。观摩了各个名家的精彩数学课堂,如刘德武的《小数的意义》,刘松的《分数的意义》;刘延革老师的《数与形》和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加减法》;最后听了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尽管一天听10节数学课,身体很劳累,但是精神上很享受。每一堂课,像一个个丰盛的大餐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的胃添得满满的。
坐下来了我翻看已经听了的32节课,每一个老师都是从“课改”到“改课”,直面课堂“新常态”。由传统的形形式式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形态,开始转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新常态”。由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线,转向以学导为主线。课堂不能以“教”为本,“教”虽然很重要,但“教”又必须以“学”为本。因为没有学生主体的努力,别人是无法教会的,所有看似教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都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在教学方式上的“新常态”是我感觉最震撼的。改变是“改课”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如“学习单”的全程运用;变“预学”为“为学”的机理转化;“小组讨论”的高效展开;“体验”教学的落地生根;“学习共同体”的组建;“随堂作业”的百花齐放;“小先生制”的推陈出新。
真正让我看到了课就是应该这样上:常态课堂应该是回归人的本性的课堂,即数学教育应该是构筑人性的教育。
人性的课堂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人性的课堂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溪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愿意对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
知识无穷,我们无法教完,只有学会学习;方法无尽,我们无法求全,只有学会思考;生命无止,我们无法伴随,只有学会负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对自己负责任,或许这就是新时期给学生的最大的爱,或许这就是新常态课堂的永恒追求!因此我们经常这么做:给虎一座山,给猴一棵树。因为我们相信:有了适当的舞台,鸭子也会成为顶呱呱的角色。
我对常态课的诠释:朴实自然,体现本色;真实有效,凸显本质。所有我的课堂以后朝着这样的目标看齐,比以前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