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上好低年级的说话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13:0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上好低年级的说话课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需要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就必须从说话开始,说话是人们交际、抒发情感和沟通思想的快捷方式,小学低年级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最佳时期,有效的说话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带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能说,才能写。能说好,才能写好。低年级学生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因此,说话的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不能急于求成。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去上课。
一、以看促说:
看图说话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有利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低年级学生看图时往往看得不全面、不仔细、看不明白、看不出顺序、看不出内涵。因此,在引导学生看图时,要注重全面的、仔细的、有顺序地观察画面,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随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完整、通顺的话。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词句供学生参考,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步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以听促说:
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听故事,我在讲故事时,尽力做到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并配有适当的动作、神态,使学生进入角色,边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听虽说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但在有趣的听的实践活动中容易调动学生的记忆力,想象思维能力。往往学生听完之后,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这就为“说”奠定了基础。如: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这是一次复述性的看、听、说的训练,听和说是训练的重点,我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要眼、耳、脑并用,眼要看清画面,耳要听老师的讲述,脑要想象故事的情境,要记住主要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再组织语言练习说故事。先一副一副地说,在连起来说。
三、以读促说:
语文教学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出方法。在课堂中,无需太多的解释和分析,学生反复诵读之后,就会领悟到更多的东西。如:二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我先出示一篇例文让学生去读,让学生说说,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兔子?学生会说得没有顺序,这没有关系。接着,再让学生一句一句的读,说说每句话写了小兔的什么地方?帮学生理清顺序,重点指导写头部时的顺序。这只小白兔可爱吗?(可爱)那是用什么方法写出这只小兔可爱的?学生再去读,归纳。
1、用词生动、准确。
2、运用了比喻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读出了顺序,读出了方法。
四、以做促说: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学生说话素材的重要源泉。有些口语交际课,是可以先让学生做,在让学生说的。即将先指导做,在指导说。从中获取说话的素材,解决学生“出口难成话”的“空感”问题。如一年上册《传话游戏》一课,我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传话游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做的游戏,再说说传错或传对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做这个游戏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了。
总之,上好一节说话课,不但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语言积累和说话训练。我从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开始进行说话训练了。我把说话训练始终贯穿在我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当中。我从学习汉字中训练说话,从识字教学中训练说话,从阅读教学中训练说话。在说话训练中,我慢慢地培养学生,从说一句到说几句,从简单到复杂,从不会想象到会想象,从没有顺序到有顺序。这样经常训练,就会使学生在用词的准确性上,表达的层次上,情感表达上,想象能力上,语言的逻辑性上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俗话说的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今天说得这些,不一定得法,我只是把我的一些做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供大家参考,谢谢!

                                                                           三亚市第七小学
                                                                             王继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4: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