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文章 立足具体语境,彰显“语用”魅力──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例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11: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参考  立足具体语境,彰显“语用”魅力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例探究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中心小学 苏东升
摘要: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用”教育,立足具体语境展开教学才能让学生通晓语句之精妙、文法之独到,避免所学知识与生活脱节,延伸对语言的理解与品位。在语文教学中,以语用教学知识为主线,展开对语用教学的探讨,挖掘语境、话语、意义背后的深刻内涵,彰显“语用”魅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境;语用教学

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语言哲学领域,逐渐发展到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等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新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用教学成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掀起语用教学的应用热潮。语用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立足于具体语境,掌握话语在语境中的意义,而非机械地理解概念性的解释,有利于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语言利器。

一、盘点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知识

展开语用教学分不同的层次,最基本的“语用”层次是直接使用“语用”知识,包括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采用仿写的方式强化文字表达。《花钟》课文的自然段首段,为了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写法,描写其他花开的场景,仿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动词需要进行替换并且与花的特点相结合,二是需要使用拟人的手法。

其次,在掌握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可以深入挖掘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在《少年闰土》的开篇,作者描述了一副优美、静谧的月夜田园图。“深蓝色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作者为什么描述闰土要先写景呢?这样的情境描写对刻画闰土的人物形象起着什么作用呢?作者寓情于景意在抒发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后文的情节铺排才能做出全面的回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体会情境之意。

在课文《秋天的雨》中,“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语言娓娓道来之时,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还原了秋的场景,秋的清冽顿时跃然纸上,好似一副秋意盎然的画作。

二、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探讨

“语用”离不开三要素:语境、话语、意义。脱离了语境,语文教学变成了无水之鱼,缺少了话语,语文教学根本无从谈起;忽略了意义,语文教学仅仅停留于表面未入人心。因此,展开小学语用探讨必须从这三大要素进行分析,保证“语用”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生动的语境

语境指的是在应用语言时所处的具体环境,也泛指与他人进行沟通时所处的具体环境。与文章内容有关,除此之外还包括在沟通、交流中包含涉及语言的很多因素。语用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课文中创造的语境会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相应的印象,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望月》一课中的片段如下:“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里为什么展开静态描写的同时又展开动态描写呢?这里想要刻画什么氛围的语境呢?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语境创造出极强的画面感,月光安详、静谧、又是隐隐约约的、跳跃的,以轻盈之笔勾勒柔美月光之美,学生自然被这迷人的月光而吸引。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描写,通过动静结合写出了月之妩媚。

(二)调动学习的话题

在语用教学中,对话语的掌握体现在对话语方向的掌握,即对学习话题的引申。优秀的语用教学案例能够调动学习的话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目的。《少年闰土》的首段出现对闰土的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这看似没有交代太多信息量的描写实则是为后文叙述与闰土的交往作铺垫,调动学习的话题,使学生对闰土产生好奇,换句话说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读下去的兴趣。这个少年是谁?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他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文中的脉络。

《狼来了》的故事家喻户晓,就人物命运没有过多值得讨论的地方,结合现实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就大大地打开了思路,充分调动学习的话题。最后的悲剧到底是谁酿成的?是小孩子的不诚信还是大人的麻木?这个故事对现实有什么教育意义?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大人,第三次听到叫声,你会怎么做?

(三)追寻语言的意义

同一句话出现在课文中不同的地方,所代表的意义可能存在某些偏差,语文语用教学的魅力体现在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具体语境,在透彻分析语境的前提下,才能将意义理解透彻。

在《凡卡》一文中,相同的语言重复出现,比方说“带我离开这儿”出现了三次,“亲爱的爷爷”出现了四次。学生通读全文之后,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相同的句子要重复多次,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朗读多几遍这些句子,体会句子抒发的感情,思考一下重复到底有没有意义?重复的作用是什么?文章作者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凡卡的祈求之愿,与此同时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表面上看上去,重复的语言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实际上凡卡的内心情感变化是逐渐变化的,一次次祈求无效背后是逐渐加深的无奈、悲苦,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比较思考,而非从表面依据个人主观感受体会语言的意义。   

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教师应该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追寻语言深层次的意义。以梦结尾暗示着什么?凡卡的希望破灭,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希望破灭属于偶然性事件还是必然性事件?以梦结尾意味着凡卡的希望破灭,此时不难理解为什么凡卡会重复说那句话了,重复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气势,加深读者的同情程度,深究凡卡希望破灭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无法摆脱黑暗社会对人的束缚。

三、拓展语用,活学活用

“语用”不局限于一篇课文的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将所学应用于类似的场景中。如《花钟》采取“列举现象──揭示规律──实际运用”的写法,课后练习可以延伸到大自然的写作,要求学生运用一样的写法进行写作。再如,《少年闰土》寓情于景,先展开描写情境,再刻画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课后练习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同样的方式对人物展开描写。教学目的是教学的灵魂,发挥重要的导向功能,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影响教学过程的方向,上述都是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立足具体语境,巩固书面表达能力,重点集中于“用”。

巧妙运用补白,联系上下文语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理解得更加全面。《圆圆的沙粒》一课中,可以设计“语用”代入法:“如果你是一颗沙粒,你能像书中的沙粒那样,用十年的时间来磨练自己吗?”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颗沙粒,感受沙粒坚定的意志、绝不服输的品质。沙粒的蜕变与人的成长有类似之处,使用代入法,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通过想象体会到沙粒经历的不易,引发学生对自我成长的思考,也促进了学生从正面思考磨练对自己的影响。

与掌握书面表达能力、储存有用的知识相比,引发精神层面的深入思考,使灵魂得到升华更加能体现“语用”的独特魅力。“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望月》中对古诗词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文采,其目的更在于让读者挖掘诗蕴含的意义,从而了解《望月》的中心思想。诗中之月不光是与课文标题《望月》交相呼应,更是映衬出心中之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月是浓浓的乡愁,是期盼团聚的热切,是对生命的禅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对月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出了要求,还对教师设计教案设置了难度。文章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与月相关的诗歌?诗歌有何寓意?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将眼前月、诗中月、心中月结合起来理解?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种意境呢?以上都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揣摩之处。

四、小结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忽略了知识在实际交往过程中运用的部分,而语用教学立足具体语境,既可以在语境中领悟文章抒发的感情,又可以赏析背后的意义。只能记录在书上的知识是无用的,只有将具有拓展性的知识学以致用才算学生真正学到的本领,语用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转变僵化的思维,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5: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