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着习习的秋风,我校第七届“行知课堂”观摩课圆满结束。这次观摩课以“校本课程”为展示内容,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和课程的魅力。这其中,我影响最深的是“新阅读”的课程展示。几位语文老师所展示的阅读成果都令人耳目一新,使我获益匪浅。
“新阅读”课程展示中,几位语文老师的共同之处在于:让学生共读一本书,有阅读的过程,有阅读的交流,有阅读的反馈,以及阅读评价。其中郑老师执教的《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分享课正是课外阅读分享交流的最好体现。作为一堂阅读汇报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再一次重温了动人心魄的海底远游,感受到文字所带来的奇妙之旅。听完此课,我的收获为:
1、找准定位。着眼于整本书,立足于课外读,潜心进行课内分享,相机引导。导入,郑老师就直截了当地提问学生,这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乐于交流。从学生的角度找准故事的主人公——尼莫船长,以及著名的“鹦鹉螺”号。
2、适当引导。教师在课前了补充相关资料,接着用填空题、选择题和简述图片内容等形式简洁地引导学生理清书中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整体上把握了整本书的概要,再重点引导根据课前的提问将问题变成交流讨论的话题。学生充分地讨论话题,找依据,多方交流,多元思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最后确立了“尼莫船长的形象”、“海底世界神秘奇妙”“潜艇设计先进”三个话题进行讨论研究。这样的探究过程立体、完善,又激发了读书兴趣,渗透了读书方法,促进了学生读书的可持续发展。
3、突出重点。一本厚厚的书,内容浩瀚,人物、环境、情节从何入手,抓什么来交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在突破人物形象这一重点时,郑老师删繁就简,紧紧抓住“尼莫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主线,抓住片段《珊瑚世界》,让学生通过细读体会,明确尼莫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但是教师又一侧击,引导学生阅读《复仇行动》的片段,体会到尼莫船长与之前截然相反的人物性格,主线明晰,层层推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立在心中,又感受到了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充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要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去感悟人物形象。
郑老师的这堂课,精彩之处非常之多,除了以上三点,郑老师本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还原了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分享深刻的印象到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再到围绕主人公的研究,让学生撑起半边天。在营造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对语文、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这样的交流课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开了一扇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