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当讲到肖邦虽然身在异乡但还是强烈的热爱着自己的国家波兰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从哪能看出来他身在异乡但还是强烈的热爱着自己的国家波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刚一说完,同学们就开始找画有关语句并开始在书上进行批注。在巡视指导中,当看到同学们找画批注的差不多时我便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为了让学生谈的更深入一些我还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透彻了,更好的体会到了肖邦的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时,我顺势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之所以能对句子的理解更透彻了,更好的体会到了肖邦的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是为什么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是抓住了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同学们真会听讲!下面我们就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好吗?”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都能有意识的按照老师的引导抓住词语进行分析理解体会。虽然有的学生在谈感受时忘了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但是其他学生会根据他的发言及时的进行补充。我就会及时表扬该生听讲认真:词语抓得好,句子理解的深入,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意思。他不仅会认真倾听老师讲还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会不失时机的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倾听,使学生逐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学习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及学生的发言并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从这节课还能看出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经过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逐步形成。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形成倾听能力的重要前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这种非智力因素又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