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8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板书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赠刘景文》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
    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
    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菊花 残枝 犹有 君子 必需 橙色 橘子
  3、注音平舌音:
    赠、残。
  4、指导写字:
    枝、记、刘,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同学讨论后教师点拨。
   ⑴ 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⑵ 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⑶ 导语:
     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
   ⑷ 齐读3、4句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
   ⑴ 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
     (快乐,幸福、丰收……)
   ⑵ 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
     (喜爱、快乐……)
   ⑶ 齐读诗歌,注童重读以下词语:
     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6、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
  再背一,二首写秋的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赠刘景文》优秀教案3
【设计设计】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2、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
  3、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4、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请同学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同学的回答,加以引导:
   ⑴ 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① 荷花谢:
      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② 荷叶枯:
      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③ 菊花残:
      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
      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
      (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⑵ 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① 你知道君表示什么?
      是你的意思,对他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② 引导“最是”的理解。
      (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③ 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幼稚了。
    ④ 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⑶ 因为橙桔幼稚,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由称誉。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读读他的诗,猜想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⑴ 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气的人。
   ⑵ 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⑶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同学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气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气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
    (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⑴ 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幼稚、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⑵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⑶ 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四、指导诵读诗句
  1、是啊,苏轼就是这样鼓励刘景文的,虽然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
  2、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气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3、多元吟诵: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现在,让我们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你的同桌吧……
   让我们也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自身吧……
   也让我们把这首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诗送给在座的老师们……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1、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配乐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
    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 /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          。           
  
  2、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憧憬。
  
  3、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
  4、是啊,是深秋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赠刘景文》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出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题目)
  1、看图感悟:
    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同学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身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方法协助解决: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生读古诗)
    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假如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假如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7、过渡:
    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假如把生字婴幼儿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
  8、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认读,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火车出现两次故障)
    师:哪列火车能开得又快又稳?
    (同学纷纷举手)
  9、再请一组同学读,另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读后响起掌声)
    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10、抢读:
    师:逐张出示生字卡片。
    (同学抢读,气氛很热烈。)
 
 11、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识记)
    师:同学们刚才表示得真不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同学纷纷举手,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比方:   
   ⑴ 小老师教认字:
     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刘”。
   ⑵ 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菊、橙、橘”。
   ⑶ 编顺口溜:
     “自言自语──记”。
   ⑷ 生活中的广告标语识记“残”字。
三、再读感悟,了解诗意
  过渡:
  同学们全认识了婴幼儿,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再来读读古诗。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协助同学读懂诗句。
  4、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⑴ 师描述诗意,激发同学想象诗歌的画面。
   ⑵ 秋天在你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
  5、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生1:我觉得他读时没有感情。
    生2:声音有点小。
  6、指导朗读:
    (结合古诗内容区分语调。)
   ⑴ 现在老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愿意吗?
     (老师范读)(掌声)
  
     师:谢谢!
   ⑵ 同学评价: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声音亮。
     生:老师发音正确。
     生:老师读时句子中间有停顿。
     师:谁敢向老师挑战?
  7、指名读,评价:
    师: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时句子中间没有停顿。
    师:你听得很认真,你有信心读一读吗?
    (生摇头)
    师:句中怎么停顿呢?看来有困难,不过没关系,我再来读一次大家听听在哪儿停顿,边听边在书上用“/”标出来好吗?
    生:好!
    (老师范读,同学边听边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8、同学自由体会读。
  9、同学个人竞赛读,小组竞赛读:
    师:会背了吗?谁来背一背。
 10、老师指名背,找学习伙伴,互相背诵。
四、课内延伸
  1、过渡: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指名背诵,教师相机指导,背得好为他鼓掌,背得不好,指导后再背一遍。
    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背,可是现在没时间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背。下周我们举行一次古诗朗诵竞赛好不好?
    生:好!(声音响亮)
  3、作业:
    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教学研讨】
  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同学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同学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只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同学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读得准确同学通过开火车,抢读的形式巩固了生字。抢读时,不只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声音响亮,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知是一种收效好,深受同学欢迎的认字形式。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低年级的同学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带表情范读,同学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读,然后让同学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在同学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同学感受到朗读古诗与朗读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出现了多次高潮。同学在民主、快乐的气氛中学懂了古诗,增加了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8: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