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读《导学案止于“学什么”》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7-26 08:36
标题:
读《导学案止于“学什么”》有感
今天阅读了《中国教师报》上的《高效课堂要想少走弯路,必须警惕这10大误区》这篇文章。对其中所述的《误区8导学案止于“学什么”》一节比较感兴趣。
文章重点围绕导学案的价值在“导学”,一份优质的导学案要重点解决“怎么学”与“不会怎么办”两大问题,导学案编制应走出“一重两轻”的误区等内容,就高效课堂如何少走弯路进行了阐述。
读此文,不由想到我们中心校目前所致力推进的导学案编写工作。推进之初,也旨在改革课堂低效、无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管在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经过全体老师的不断研讨、摸索、实践,现已初步完成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导学案的初稿。
观初稿,我们的老师编制的导学案也不乏亮点。大部分学校教师都能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短小而精炼的导学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含展示提升)—达标检测—评价等环节。能引领学生根据不同环节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合作探究部分的问题设置少而精,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能抓住整课的主线设计一二个有效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展示环节众得到提升,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促学生能踊跃展示自己。导学案中,教师还能结合学习目标,制定达标检测的题目,使学生所学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巩固。
反思我们的导学案编制工作,有些许成效,但问题更多。尽管前期中心校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学校业务领导学习了相关方面的理论性文章,但在编写过程中也不乏存在着文中所述的“一重两轻”的误区:“一重”指重导学案编制的格式,比如学习目标、流程、环节的格式要求;“二轻”指轻导学案本质,轻对课标、教材、教参的研读。还有些时候,教师把备课重心放在了套模式上,忽视了对课标、教材的研究,导致有些导学案用习题代替问题,有些导学案的合学内容无必要、探究内容无价值。反思我们的教师所编写的导学案也一样存在着这些问题。
毕竟是摸索中,观老师们所编写的学科导学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例如:模式化,教师个性化的东西少;“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方法待进一步探讨;导学案设计中多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如,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途径、方式、工具、规律、窍门、技巧等。没有方法指导,课堂高效自然无从谈起。特别是“合作探究部分”,怎样合作,怎样探究缺乏。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引导不够详细、具体,很多都是照着课本填空,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如何引导教师借鉴外校或网上比较成功的导学案,更好的完善自己所编写的导学案。如何尽量简化导学案设计,确保学生能够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并留有课堂生成的问题解决与处理的空间?如何改革单纯的缺少思维含量的流程操作方法,如何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解决“怎么学”即“会学”的问题? 解决“不会怎么办”的问题?教师编制导学案应如何走出“一重两轻”的误区?等等,这一切都还需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不断去探索、实践……
导学案的本质是助学工具,旨在引导学生的学,在自学的关键处给予目标导航、困惑处给予方法指导,对学习新知识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旧知识的铺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已学知识、相关知识等,保证人人学会。唯有明确其本质,才会让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记得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了一位历史老师的讲课,很感动,问他备课用了多长时间?这位老师回答说:“备了一辈子。”由此看出:一个好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上课做准备。如果说编写导学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了。因此,编制一份优质的导学案,需要我们付出很多。
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科学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才能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效益,才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优质、高效!才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少走弯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