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美国南北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09:5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后反思

上个星期参加优质课比赛,我选了九年级上册的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这课是初中九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人教版教材从战争的爆发和北方的胜利两个方面,介绍了这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文字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但教材受版面的限制,有关战争的规模及其细节无法展开。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开发教学资源,使略显平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这个环节入手,重点考虑了如下问题:1.如何充实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2.如何让学生理解美国人眼中的南北战争;3.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到思维的挑战性。设计的基本点在于适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围绕上述思考,基于南北战争的发生、发展与结果都与林肯休戚相关,且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林肯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反映了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透过林肯的故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林肯的善良、正直、诚信和自强不息的品质,也是情感教育的材料,所以我以林肯为主线进行了教学设计。
这份教学设计是采用故事、材料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思路,进行设计的。我觉得设计没有太大的问题,甚至感觉有点新,但优质课比赛并没有成功。经过同事与同行的评点,以及自己的反思,觉得除了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外,问题主要出在历史材料的处理上。
“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史料的历史结论是空洞乏味的,离开观点讲史料则缺乏理论深度。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情,要让今天的青少年去理解、认识,确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材受到篇幅、选材限制,对史实概括多,具体描写少,结论多,史料少。因而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思想的感染力,把历史课讲活,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必须适时补充一些史料,才能突出历史课的特点。有人说,没有材料,就没有历史。另外,材料也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尤其是要解决“了解美国人眼中的南北战争”,我进行了大量阅读,这个过程让我享受了一次充分研究和学习经历。
用故事、用材料或用问题进行教学,是很常见的教学方式。然而,将故事、材料和问题贯穿全课,却是第一次尝试,这点燃了我的激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遇到的第二个困准是──如何筛选故事、材料,如何精心设计问题。经历过程后知道,当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需要展拓和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需要深化和系统化时,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就要提供一些材料,改变传统的只靠教师讲授的方法。补充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材料要有针对性,要有说服力。材料很多,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第二,选择的材料要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注意:
1.不喧宾夺主地补充
    历史课应该以“教学参考(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准绳,不可抛开教材,而用过多时间补充材料,要有“量”和“度”的探讨。不能过多地补充材料,而耽误主要内容的讲授。(在这点上,后来知道我做的很不够,虽经过筛选,但依然过多的材料让学生迷失了思维的方向)
    2.不杜撰、想当然地补充
    应该尊重史实,不可凭自己的好恶而杜撰或想当然地加以补充材料。不能用老观点去补充材料,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一些历史事件。要根据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和考古发现的新内容去补充材料,这样才能彰显历史课的活力。
    3.不哗众取宠地补充
    补充材料要用原始材料,不能为了博得学生欢心和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搞些添枝加叶的东西。
    4.不要画蛇添足地补充
补充材料要掌握火候,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不可能事事都去补充,更不能去补充一些拖泥带水的东西。要简明扼要,抓住主要情节,要补充的恰到好处,千万不可搞画蛇添足的东西。
在筛选材料过程后,我得到一点启示: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在保持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平时要注意专题阅读和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做到信手拈来。
    为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用围绕林肯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目的是要抓住初中学生喜欢历史人物甚于喜欢历史事件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林肯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逐步了解南北战争和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这里借用类似人物传记的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我感觉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既避免了材料的堆砌,又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尝试。
   没有思维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好课。这节课的思维中心是理解林肯在维护联邦统一的前提下解放了黑人奴隶。为此而设计的问题,我估计学生能够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为了使学生理解林肯对美国的历史贡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增加了林肯对南方战后处理的宽容政策。我认为,这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在修改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反复删除了一些故事和材料,所提问题也是再三斟酌。真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其实真的并不容易。
上课后,效果并不是很好,问题首先出在材料的呈现过程。
将历史材料展示给学生也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一般材料的展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印制成书面材料,学生人手一份;二是通过投影、计算机、或黑板上书写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三是由教师或学生宣读选定的历史材料。就效果而言,第一种方式最好,但是代价比较贵,同时也是很大的资源负担。第二种是现在老师常用的方式。第三种方式不宜采用,除非材料简单短小。我是使用第二种手段呈现材料的,同时注意了:版面不要太花哨,应该简洁明快;背景和材料反差要大。但我忽视了“不要同时呈现过多材料”原则,最终造成了学生视觉的疲劳,思维的倦怠。
第二出在材料的使用过程。
不论哪一类材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材料教学的方法。一般说来,材料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逐句过关,讲清细节。重要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难懂的典故等细节,教师要给予讲解。例如在处理
材料8:(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时,我想通过问题:“《宣言》是否体现了拯救联邦的目标?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宣言》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解读宣言,让学生在放松的节奏里,充分的讨论,达到强化接收信息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第一,《宣言》只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这样就稳定了中立或接受联邦统治而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第二,《宣言》9月发布预告,3个月后正式生效,这就起到瓦解南方联盟的作用,只要停止参加叛乱,政府会允许继续保留奴隶制度。第三,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就将解放奴隶与维护联邦统一结合起来了。获得自由的奴隶踊跃参军,成为骁勇的战士,北方军队从此实力大增。同时,几十万黑奴从种植园逃走,极大地削弱了南方分裂势力,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但事实结果是,学生在阅读大量材料后产生视觉的疲倦熄灭了思维兴奋的激情。这个关键性材料在我感觉时间不充裕,没有经过深入的讨论,学生思想的火花没有得到充分的碰撞的情况下,便匆匆地把结果解读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溶解度很低。
    第二,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通常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年龄,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如在解决
问题1:美国出兵伊拉克仅仅死亡4000多人,国内的反战情绪就异常高昂,前总统小布什的民众支持率因此而大跌。南北战争是美国的一场内战,死伤了150多万人,但林肯却因此永垂史册、受到美国人的崇敬,这是为什么?
时,在开始阶段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但在教学后阶段却因时间的不够,而忘了让学生回首总结,最终倒置问题设置的无效性。
还有,在上课后我还是发现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的量力性原则,过多地补充了材料,结果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又使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这次优质课比赛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享受了整个过程。我相信这个过程会给我以后的历史教学带来丰富的营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09:57:5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反思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错:

1、通过诗歌朗诵导入新课,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在教材的处理上,选择将南北战争的经过内容淡化,重点突出林肯在战争形势发展的转折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即为扭转战争形势发布的重要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林肯政府英明的决策设想:把人民的未来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只要战争胜利,便能预想到美好的未来,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在学生的心目中,林肯的形象在逐步放大。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而领导了南北战争的林肯总统在南方投降的第五天晚上被刺杀。

3、用美国南北战争为例,说明中国有权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用武力对付台独势力。这席话曾在台湾引起争论,我认为美国南北战争前后这段历史正反映了美国的统一与分裂之争,林肯为维护美国的统一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统一后的美国经济上得到了腾飞。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这对我国两岸关系的解决有很大的启发性。可以让学生联系政治知识,了解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强调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提问假如有一天我们也要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你会怎么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不足之处:

1、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充分的评议和总结。

2、需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落实讨论的过程,再增大讨论的开放性,让学生更充分发挥其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忽视了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6: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