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课反思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樊老师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听完这节课,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励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进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应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画、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三、注重练习的有效反馈
每逢学生做完一道练习,樊老师总是有针对性地展示两个及以上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听取学生的评价,交流几个学生不同做法的优、缺点,并说说好,好在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画倍数关系的注意点,知道怎样画会画得又对又能清楚看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让小朋友把不好的改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注重反馈,有效地引领学生分析作业,提升练习效果。
总之,要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自实践,让学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而形成新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