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伐无道,诛暴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2:3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5-7-20 12:43 编辑

教后记 秦》
学习了本课之后,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本节课利用复习的方式进行导入,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学生易于掌握,能很自然的引入新的课题。2、让学生通过讲成语故事的方式,既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3、学生通过故事叙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表现自己,从实践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但本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1、语言不够简洁流畅,语气要适中。2.对秦始皇的评价也不够全面,以及难点的突破做的不好,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区分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不同性质,有学生课下又向我请教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磨砺中,更好的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师分析释疑的关系。3、对课外知识的扩充还不够,需要多进行学习和充电,充分利用网络和向其他的老教师学习,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上还要加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2:38:36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历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应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自己 在《“伐无道,诛暴秦”》这节课的设计上,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在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记忆型的学习过程向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转变。尽管“教无定法”,但教师无论用那种教学模式,都应当尽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会历史,去想象历史的情景,而避免做过于抽象的讲解。本教学设计基本上达到了以上设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也把握的比较好。下面就本课的教学设计、运用的策略及评价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导入方式上,采用了播放歌曲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运用历史挂图,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将地理知识渗透到历史学习之中。另外,挂图、投影机等的运用,也起到了极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七年级学生有着形象思维、活泼好动、勇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在本教学设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内讲成语故事、在课外编排历史剧《鸿门宴》,此外还有学生与教师的问答及学生的小组讨论,都为学生活动提供了极好机会。
第三,注意了史料的运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得当,有“画龙点睛”之妙。在将陈胜吴广起义时,利用投影片演示一段摘自《史记 陈涉世家》的史料,以说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接着在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天不下大雨,他们还会起义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陈胜吴广一起的直接原因是天下大雨耽误了行期,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这样的一问一答就巧妙的将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了。当然,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顾问的意思,老师对有的字、词还要做适当的讲解。
可商榷和可改进的地方:
第一,课堂教学中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往往是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上是通过学生的讨论来突破这个难点,这固然可行。但是在上完这节课后发现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认识水平有限,应该在前面的教学中可适当加以铺垫。在“刘邦、项羽继续反秦”一框的教学中,点明刘邦项羽起兵是为了反秦,其性质和陈胜吴广起义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楚汉之争”,轻轻松松突破难点。
第二,课本剧的排演对学生加深历史体验,与教师、同学交流思想,情感极为重要。然而从本课来看,对课本剧的排演要求较高,这就显得可操作性不高。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花费大量时间来排演历史剧。因此,课本剧的排演应当简、易,实用是第一位的。
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2:38:20 | 只看该作者
课后反思 今天在深圳福田区翰林学校七年级(4)班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研究课,说实话,这是我执教以来第一次上七年级教材。面对陌生的学生、陌生的学情,事先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一、尽可能了解学情。
1、从整体上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七年级学生总体上看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但七年级学生好动、好表现、好奇,但注意力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
2、进一步了解翰林学校的七年级学生情况。这里的孩子父母一般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对于孩子的读书问题多数要求较高,但这里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冲击,以及翰林学校才办学不久的现实,导致生源质量方面相对较弱。
二、研究教材。
说实话,一直以来呆在毕业班全力为中考,对于初一教材里那些非考纲要求的篇目过问的较少。所以,得按照一个新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审阅教材,从单元的角度、本节课的角度看这节课的地位和内容。
三、结合学情和教材地位确立三维目标。
将三维目标中一些难以落实或者虚性的东西做了调整,确立了具有可操作性强、有形的三维目标。
四、教学设计时采取我自己日常教学中惯用的基于问题教学的模式,和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
将整节课分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部分,第一部分原则上人人过关,也为落实“教学生不会的、教不会的学生”寻求依据。第二部分采用合作探究,学生们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遇有不懂得问题也可以提出来。然后在老师的参与和引导下自主解决。
五、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下来我觉得做的较好的地方是:
1、灵活处理教材、灵活处理课堂、尽可能引导学生提出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来准备4分钟完成的自主学习部分,就用了12分钟,打乱了预计的安排,好在及时做了调整,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秦暴政方面的具体表现略讲一下,从而为后面的步骤顺利实施赢回了时间。
2、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讲解徭役的问题,比如引导学生理解鸿门宴的寓意问题。在讲鸿门宴问题,通过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典故的寓意,并进一步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联系起来,起到较好的学以致用的作用。
3、将教材的知识做适度的拓展延伸,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多角度的思考,还是让学生(至少是部分学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从而超越了教材。
4、环节的过渡方面也是处理的比较轻灵、流畅。比如导入设计、从秦暴政过渡到大泽乡起义、从秦灭亡到楚汉之争的过渡,这些小安排还是收到不错的效果,让整节课连贯,紧促。
5、三维目标的落实方面效果较好,通过自主检测反馈的信息感受到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
(二)然而这节课操作下来,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学生自主提问方面的引导。这个环节由于该班学生可能突然间改变了教学模式,一时不能适应,弄得自主提问环节有些冷场,学生提不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而且提问的学生积极性不高。
2、一节课的容量过大。可能长期呆在初三的缘故,这节课忽略了七年级学生不可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最多25分钟的“红线定理”。本节课除了8分钟的自主学习和8分钟的自主检测之外,差不多有半小时在让学生紧张思考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有疲劳感。
3、板书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将课堂总结进行的较为仓促,而没有落实到从基础知识到基本能力再到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纵横向联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种一目了然的直观感受,从而实现本节课的升华。
4、本节课图像信息的处理较少,大量的文字信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也是不太适应的。
5、成语故事的搜集与整理方面也做得不到位。
总的来说,这节课收获还是蛮多的,有成功也有失落,有喜悦也有遗憾。好在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课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3: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