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说明
这局部内容先使同学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在这基础上再教学用综合算式解答已学的两步应用题。
教材中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是在复习一步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复习使同学熟悉和、差、积、商等术语。这在两步计算的文字题中经常要用到。例3是教学如何应用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着重说明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如何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综合算式中哪一步写在前面,哪一步写在后面。如例3中最后求的是两个数的差,被减数已直接给出,减数没有直接给出,而要用80乘3计算出来。所以被减数就是350,写在前面,80×3是减数,要写在后面。然后把原题改换了条件,提出“假如把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3,积是多少?’该怎样列式呢?”,教学如何应用小括号。也着重说明如何根据题意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但这道题最后求的是积,要先确定两个因数。而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给出,要用“350-80”作第一个因数。要先算减法,求出第一个因数再乘上3,因而必需加上小括号。除了在例3下面“做一做”中布置相应的练习外,在练习二十一中还布置了较多的练习。而且注意变化练习的形式。如第2题给出运算顺序的图解,要求同学计算后列综合算式;第3题给出分步列式,要求同学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通过这些练习不只培养同学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的能力,而且发展同学的分析、综合能力。这局部只要求同学依照文字叙述进行列式,不要求同学把一般式题依照文字题来读。依照文字叙述题来读式题,对今后的学习没什么协助,而且同学掌握起来很困难。
例4,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已学的两步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同学都会分步列式解答,所以就不再进行分析,而着重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列出综合算式。在教学列综合算式时,仍采用例2、例3的分析方法,这样做,就使同学在已学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在练习时为了减少困难,开始的两步应用题要求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以后就要求同学直接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第1~15题。
2.做第95页复习题时,可以提问同学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谁是因数,为后面学习做准备。还可以复习求和、求商的问题。
3.教学例3,可以在复习一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如先出文字题:350减去240,差是多少?同学计算以后,再把“240”改成“80乘3的积”。让同学读题后,提问同学:这道题最后是求什么?(差)能一步算出来吗?必需先算什么?被减数是谁?减数是谁?题里都直接给出了没有?那么必需先算什么?接着提问同学要把它们合起来,列成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为什么?把谁写在后面?为什么?同学边说,老师边板书。列出算式后教师明确指出,最后要求的是差,要把被减数350写在前面,把“80×3”作为减数写在后面。还可以进一步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意,这样列式是否能表示出“80×3”要先算,要不要加小括号。使同学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和乘法,必需先算乘法,不需要再加小括号。然后,照课本上那样把题目加以改变,再引导同学进行同样的分析,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可以让同学观察比较一下上面两题的不同。使同学明确,由于两题的含义不同,第一题是:从350里减去的是80乘3的积,所求的是差;第二题是:从350里减去80后再乘上3,所求的是积。因而两题的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算出的结果也不同。进而使同学弄清楚要先算“350-80”就要加上小括号的道理。
在同学做“做一做”中的题时,要提醒同学依照例题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弄清楚最后求的是什么,哪局部是直接告诉的,哪局部是要先算的,列式时哪一局部写在前面,哪一局部写在后面。订正时还可以让同学说一说。
4.教学例4时,先让同学独立分步列式解答。接着,让同学把分步解答的顺序说一说,然后可以提问同学:第一步算式的计算结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数?(被除数)那么列综合算式时可以用以式代数的方法,如300-180=120,120÷3=40。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把第二式中的120换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然后,再问同学:怎样表示要先算“300-180”呢?同学回答加上小括号后,就可让同学自身计算。
同学独立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时,也要提醒依照例题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订正时也让同学说一说。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给出运算顺序的图解,变化了练习形式,要求同学计算后列综合算式。可能会有个别同学一时不会列式,应注意个别辅导。
练习第3题,对于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有一定的协助。因为解应用题时,同学往往要按分步解答的顺序来想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做练习时,可以提醒同学弄清第一步算式所求得的结果,在第二步算式中是什么数。如(1)17+18=35。在第二步算式中作因数,也就是17+18得出的和再乘上7,所以17+18要写在算式前面,而加得的和必需加上小括号,再乘上7。同学做题时,往往由于分不清第一步计算要表示先算的要不要括号,如(1)可能有的同学会列成17+18×7=245。第(3)题有的同学可能会列成990÷270÷6=22。因此要强调列出综合算式要检查一下,看是否符合原来的计算顺序,计算结果是否与原来的相同。
第9题,一般同学是在计算出结果后在○里填上>、<或=。个别聪明的同学可能不计算出得数就能填上>或<,这是允许的。教师应要求他说明理由。假如同学基本上能说明其考虑过程,教师应予以褒扬。
第12~15题,可以有一题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其余的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
第14题,可以启发同学想为什么第二辆比第一辆多运75千克,因为第二辆比第一辆多运了3筐(38-35),所以75千克就是这3筐苹果的重量。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求出每筐有苹果多少千克。
练习二十一后面考虑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1)(3+3)÷(3+3)=1
(2)(3×3-3)÷3=2
(3)3×3-(3+3)=3
(4)(3×3+3)÷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