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 19:40:20
|
只看该作者
三、有得:让家长在参与中积累育儿经验
家长大多不是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教育、对活动的组织常常是缺乏经验的,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也是不透彻的,因此,家长来园做志愿者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具体的活动积累育儿经验的过程。
如,我们发现,在做阅读陪伴员的过程中,有的家长会一边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一边和孩子们互动,而有的家长只会看着书逐页念文字,既不会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也不会鼓励幼儿表达,甚至很少与孩子有眼神交流。因此,我们建立了“阅读陪伴员”微信群,把活动的时间安排及具体规则和要求等提前告知家长,以便家长对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很快进入角色,而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也会定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内容包括介绍优秀的幼儿绘本,分享阅读指导经验,等等。我们还会把活动现场拍的照片发送到群上,以引导家长开展具体的交流,鼓励家长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困惑、感悟和经验。
“爸爸老师”的活动也是如此。为了让“爸爸老师”组织的活动更有质量,我们会和家长共同策划,通过尽心尽力的指导让家长感到受益匪浅。
然而,并不是所有家长在参与活动时都会有意识地去思考,也不见得所有家长都会在活动中产生那样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分享经验与心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会请家长撰写活动心得,布置成展板。我们也利用幼儿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由教师定期撰写本班志愿者活动的新闻或微信息,再由园部统一整理,有序发布在对外平台上。这不仅能扩大志愿者活动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家长的参与,也能促进家长间经验的分享。教师撰写的新闻主要是介绍班内近期进行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其中的亮点,突出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悟,还有对志愿者的感谢。有家长看到之后就说:“幼儿园网站上关于中班一位爸爸老师的报道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有类似的特长,下次我也想来试试。”一位教师在关于班里“爸爸老师”的新闻中这样写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来园参与各种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长们的变化。家长们对孩子心理特点的把握越来越准确,选择的活动内容也越来越贴合孩子们的经验,与孩子们的互动也越来越有效。相信这样的经验对亲子教育也是非常有益的。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的童年焕发更多的光彩!”
我们还建立了班级家长志愿者QQ群、微信群等,为原本少有交集的家长们牵线搭桥,提供互动的平台,引导家长及时地进行交流。
如,在一次托班“巧手妈咪”志愿者活动中,教师和几位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制作了一些拖拉玩具。活动后教师在QQ群中分享了玩具的制作方法及其玩法,妈妈们纷纷响应,也尝试就地取材,制作孩子感兴趣的拖拉玩具,并陆续在群里“晒出”成果,互相交流制作心得。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向妈妈们介绍了更多该年龄段孩子喜欢的游戏内容及相应的材料,让彼此的经验和创意得到了分享。
家长之间也可以当面互相讨教育儿经验。如,有的家长说:“我去图书馆做志愿者,发现你的孩子特别爱看书,我家的孩子却好像不怎么喜欢。你是怎么培养孩子的?”“我每次来,你家孩子都会大方地问好,真懂礼貌,你们是怎么教的?”这些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让家长们形成了“共同体”,用集体的智慧解答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经验。
新光幼儿园 倪凤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