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5-19 08:01:49
|
只看该作者
《幸福生活的地方》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认识能力。认识不同社区的环境,学会运用观察等方法搜集信息,会总结比较信息反映出来的相关内容。
3. 知道什么是社区,了解社区的重要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社区的变迁,感知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去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4、通过分组合作调查,并及时总结交流出答案,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感。
教学重点
能说出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的不同之处,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和意识。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社区
出示各种各样的社区图(建立对社区概念的感性认识):
√ 农村社区;
√ 传统居民小区;
√ 现代居民小区;
√ 商业社区;
√ 学校周围的文化社区等。
说一说:
1. 社区里都有哪些建筑?有哪些公共场所?有哪些部门和公共设施?
2.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布置调查任务
1. 考察范围:学校周围社区。
2. 活动目的:观察学校周围的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重点比较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异同,感受什么是社区?建立对社区的感性认识,了解社区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观察内容:观察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银行、商店、邮局、电信、书报亭、车站等)和公共设施 (如路灯、邮筒、健身器材等)?重点观察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容村村貌。
4. 思考:社区环境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5. 要求:
(1)明确活动目的。
(2)将全班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各组负责人,分工要明确。
(3)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在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合,归校。必要时请家长参与。
(4)为了搜集信息,可以拍照,可以画,可以笔录,也可以录音,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记录信息。
(5)认真填写好调查卡片(附“调查卡片”),互相合作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三、组织实践活动
(1)每个小组围绕校园一周进行观察,最远不能超过2公里,采访并记录;
(2)重点调查乡政府所在地的集贸市场和各单位。
(3)在规定时间,统一地点集合。
另附:教师在上第二课时之前应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去调查(必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第三课时
四、交流,讨论
1. 先按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分别整理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调查材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社区实地考察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A、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可以根据不同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汇报方式。
B、学校周围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
C、集贸市场有哪些设施,周边环境怎样?
2. 学生根据记忆补充说对城市社区的认识。
3. 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方便?离开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 社区里有哪些公共设施?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设施,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第四课时
五、社区的变迁(通过新旧社区的比较,看社区的变迁)
1. 课前社会调查:
向长辈调查了解社区原来的面貌,与现在的社区比较,看看社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导学生向长辈们调查了解社区的旧貌,和现在社区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 组织交流:
过渡:我们生活的社区以前是什么样子?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展示图片:
街道的变化;
商店的规模与商品种类的变化;
居民住宅的变化;
社会服务行业的变化;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的变化。
小结: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生活的社区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方便。你认为未来的社区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关注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树立社区的主人公责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