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9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庄子〉故事两则》公开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下面提供多套公开课教案供您参考!
《〈庄子〉故事两则》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⑵ 了解《庄子》和庄子生平、思想。
  2、能力目标:
   ⑴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掌握比喻的深意。
   ⑵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德育目标:
    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掌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别,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同学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同学译文和规范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示,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要点〗
一、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优秀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背景介绍
  作者和其思想主张,由同学自身发言,教师总结。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同学与自身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考虑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原本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参考答案: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同:国都、京城。
    止:栖息。
    安:疑问代词,怎么。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从容:清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是:这。
四、问题探究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
   ⑴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⑵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示了他怎样的心境?
    同学考虑,明确:
   ⑴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身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标明了自身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别,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同学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身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研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发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假如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轻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抚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⑴ 同学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效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其不意。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鄙。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深思良久。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同学考虑,明确:
  《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
  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示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七、安排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板书设计〗
惠子相梁
           描摹生动传神
           人物形象鲜明
           比喻巧妙贴切
           情节出其不意
           快乐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庄子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轻视富贵清高自守
〖补充资料〗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实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誉“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优秀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惠子相良》教学设计
【教学简说】
  考虑到同学经过将近三年的文言学习,应该具备一定文言常识和自我解读文言的能力,配合中考中必定会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我把《惠子相梁》这样的故事采取以同学自学为主,教师在旁适当指导的方式解决文本上的语言关和寓言寓意关以和人物形象特点,主要是想通过此课文重点讲解庄子哲学思想和其来源和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有着与庄子类似思想(或者说传承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历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联系性,拓宽阅读视野,增加我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也方便初三文言文复习的统一性,为以后初三文言总复习在零散的六册课本中找一条线进行串联讲解准备起来。让同学先有这样一个意识,学会融会贯通,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1、提前安排预习作业:借助参考资料,收集阅读关于庄子的生平和其哲学思想。
  2、请同学朗读,请同学正字正音,教师范读。
    相 鹓鶵 夫 醴泉 鸱 吓
  3、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醒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可以运用比较法,通过同学译文和规范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
   ⑴ 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⑶ 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⑷ 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⑸ (鸱)仰而视之
  4、小组讨论:
   ⑴ 庄子讲的故事中,鹓鵮、鸱、腐肉分别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禄比作。
   ⑵ 庄子对惠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你说说看。
     在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身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标明了自身的立场和志趣,又和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通过文本研讨庄子和惠子两人物形象(性格、品质)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不讲朋友情意,急功近利,不折手段,多疑……
     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轻视功名利禄、机智幽默、善于借事说理……
  5、课外拓展:(印发庄子生平故事和其哲学思想的资料)
    结合庄子生平,说说庄子为何有此种处世倾向和志趣?
    (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又应当怎样予以正确地评价?应当从庄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阶级出身和其思想渊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剖析。)
  6、考虑:
    从庄子的身上你是否在恍惚间好像想起其他古代文人的影子,他们是那么相似,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但是他们的风格和精神实质和庄子是如出一辙,只是表示形式各有千秋。
    九年级下:
    庄子(战国中期)《惠子相梁》:内心深处充溢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
    八年级上下:
    陶渊明(晋)《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自我写照。
    八年级上:
    陶弘景(南北朝)《答谢中书书》:移情山水,聊以自慰。
     ↓
    八年级下:
    柳宗元(唐)《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独失意、《江雪》“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的执着坚持。
    八年级上:
    刘禹锡(唐)《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八年级下:
    范仲淹(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入世,坚韧不拔。
    欧阳修(宋)《醉翁亭记》:“于民同乐”的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
    周敦颐(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苏轼(宋)《记成天寺夜游》以闲情雅致来宽慰郁郁不得志。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挣扎。
     ↓
    袁宏道(明)《满井游记》:脱离官场,脱笼之鹄般的欢呼雀跃。
     ↓
    张岱(清)《湖心亭看雪》:午夜观雪景之痴人。
  7、作业:根据所整理线索,复习所提到文人相应的文言文,进行比较,从文和人两方面寻找异同。
【课后体会】
  中国多少古代文人都有积极入世之志,实现宏图伟业之心,却极少有入世平顺之势,到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的。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让心灵不间断地挣扎于出世和入世之间,最终都以各自的方式退居内心世界,自守知识份子的品质。或许也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誓言。有“移情山水,聊以自慰”苏轼、陶弘景、刘禹锡、袁宏道;有“与民同乐,尽力而为”的欧阳修;更有人走出官场,抛弃名利欲求,降低生存需求,隐居山林。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庄子编制草鞋来维持生计,当无欲无求时人才干真正地挺直腰杆吧,也大概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有人弯腰有人低头,或许也不能一味地探究人格品质的好坏吧,甚至只是克服不了那点欲求,意志力差了点。但有人同样弯腰同样低头,为的却是沧生,那就又是另一种人生境界了。当然也有让人肃然敬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是一种不为私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永不放弃。从古到今,政治与文学、为官与从文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无休止尴尬无奈却一直无法妥协的磁场。庄子的哲学思想传承在历代文人的精神文化之中,久久弥香,到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惠子相良》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体会对比对表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庄子淡泊名利,崇尚生活情趣的人生态度。
【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性格。
【难点】
  比喻在表情达意作用。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城人。战国著名思想家,杰出文学家。
  2、一词多义:
    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动词吓唬)
    相
    惠子相梁(辅佐。做宰相,动词)
    欲代子相(辅助军主的人,相当于后世所说的“宰相”,名词。)
  3、古今异义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古意:国都。今天:国家)
    或惠子曰(或,古意:有人。今意:或者表选择的连词)
    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意:两个词,在这时。今意: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庄子望见之(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5、特殊句子:
    搜于国中(状语后置语)
    过之,仰而视之曰(省略句,“仰而视频之”的是“鸱”)
  6、整体掌握:
   ⑴ 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与功名富贵着的嘴脸,表示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示在:其一,故事发展经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其二:人物形象成鲜明对照。
   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则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争辩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收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争辩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史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① 从故事自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②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③ 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认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⑶ 问题研讨:
    ① 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②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
  8、课堂练习:
    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总结:本文通过写惠子相梁之后猜疑庄子取代自身而又被庄子言辞反击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禄的珍贵者,表示了庄子对功名利禄淡泊的态度.
【板书设计】
  一(1):庄子来梁看望惠子。
二(2~3):惠子极怕庄子取代他的宰相职位,于都城大力搜捕。
三(4):庄子机智﹑风趣地表达自身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了解《庄子》和庄子生平、思想。
  2、能力目标: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掌握比喻的深意。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德育目标:
    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掌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别,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同学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设计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优秀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实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誉“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优秀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原本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 惠子相梁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 非梧桐不止
   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 于是鸱得腐鼠
   ⑹ 鱼出游从容
   ⑺ 是鱼之乐也
    同学明确:
   ⑴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同:国都、京城。
   ⑶ 止:栖息。
   ⑷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⑸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⑹ 从容:清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⑺ 是:这。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
   ⑴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⑵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示了他怎样的心境?
    同学考虑,明确:
   ⑴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身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标明了自身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别,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同学讨论明确: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身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研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发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假如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轻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抚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同学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效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其不意。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鄙。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深思良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庄子〉故事两则》公开课教案七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和思想主张。
  3、理解文章寓意,学习庄子善用寓言说明事理的方法。
  4、比较庄子和惠子思想、气质、志趣、性格的异同。
  5、正确理解庄子的“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掌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别,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优秀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三、疏通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并划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句。
  2、师生一起研讨同学所提的那些不会翻译的字、词、句。
  3、译文:
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原本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四、研读课文
  1、庄子去见惠子,惠子却去搜捕他。庄子是怎么做的?
    出人意料,庄子只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
  2、庄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希望惠子不要利欲熏心,要讲义气,不要为了自身的利益忘了友情;庄子是为了告诉他,自身对宰相的位置没有什么兴趣。
  3、庄子是用什么方法讲这个故事的?这种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庄子用了几个比喻,即鹓,鸱,腐鼠。一个比喻庄子,一个比喻惠子,一个比作功名利禄。
    庄子用比喻的方法讽刺并骂了惠子──庄子用这个故事做了比喻,既标明了自身的志趣,又讽刺了惠子的追求功名利禄。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4、你认为惠子和庄子各是什么样的人?
  5、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呢?
    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身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和。所以作为朋友应该要心胸开阔。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争辩争了很久了。你认为在这场争辩中谁才占据了上峰呢?
   ⑴ 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
   ⑵ 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锋。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我们要关注一下这个字,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在惠子那里,这个叫“怎么”?在庄子那里变成了“哪里”。庄子最后说了那句话,这时候庄子对“安”的理解,他把他理解为哪里。你在哪里知道?我就是在桥上知道的。很明显,庄子在这儿偷换了概念。他靠偷换概念取得了胜利。这里涉和到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但有一点大家一定能够听懂,庄子靠偷换概念取得了上锋。我们原本关注的焦点是人和鱼之间的信息如何传送。但在庄子那里变成了人是从哪里获得鱼的信息的。
     其实这和庄子超然的思想境界有关。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因为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所以他原本就是崇尚自然的,原本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身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五、安排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曹刿论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庄子〉故事两则》公开课教案六
【教学内容分析】
  1、知识技能:
   ⑴ 了解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和《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
   ⑵ 熟读课文,弄懂课文字词句的含义。
  2、过程方法:
    熟读课文,深入理解和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庄子》的两则寓言故事,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
【同学学情分析】
  《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本文编入的两则寓言故事,意在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而并不要求他们对《庄子》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就两则故事来讲,意思较好理解,也较有趣味,同学比较感兴趣。可让同学通过朗读、扮演,理解和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深入理解和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庄子》的两则寓言故事,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同学感悟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庄子的资料。
  2、熟读课文,基本理解大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预习
  1、同学小组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庄子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课文朗读。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大意。要求同学自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对不理解的句子和词,提出来全班讨论。
  2、教师出示要点检查课文大意理解情况。
  3、教师请同学扮演故事,然后全班评议。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⑴ 第一则故事中惠子表示出怎样的人格特征?可以用一句成语表达出来。
   ⑵ 庄子讲鹓雏故事用意是什么?反映了庄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⑶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示了他怎样的心境?
  2、教师请同学扮演故事,然后全班评议,让同学通过扮演理解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
  1、第二则里庄子的辩白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假如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争辩?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师引《庄子徐无鬼》,让同学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庄子其人。
五、安排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庄子〉故事两则》公开课教案五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和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掌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别。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同学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同学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示二人的差别。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古通今,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实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⑴ 惠子相梁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 非梧桐不止
   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 于是鸱得腐鼠
   ⑹ 鱼出游从容
   ⑺ 是鱼之乐也
    同学明确:
   ⑴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国:国都、京城。
   ⑶ 止:栖息。
   ⑷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⑸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⑹ 从容:清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⑺ 是:这。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和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原本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身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标明了自身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示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争辩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别,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身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研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发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假如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课外延伸
  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自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别,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身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实际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板书。
 
六、安排作业
  1、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6: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