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骨干教师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的:
  1.调动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同学学语文的能力。
  2.引导同学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示力的语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
  教学设想:
  1.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同学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知识。
  2.布置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学习(同学分组自学)
  自学任务:
  第一组: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发言提纲。
  第二组:利用课文的语言特点把“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改编成群口相声的形式,进行扮演,要突出各自的“奇”妙之处。
  第三组:品味语言,理解含义,推敲朗读。
  第四组:展示你的一技之长。如:画画;剪纸、折纸之类的小手工;口技、垫球等绝活……
  二、课堂学习(同学汇报自学效果,教师点拨提升)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俗世奇人》。谁来谈谈对书名的理解?
  (符号后面的文字是问题的答案要点,老师根据同学答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
  历来人们都喜欢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组的同学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了许多资料,请他们来谈谈。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善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逾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坚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整体掌握课文
  1.请第二组同学用曲艺的形式给我们讲述“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各自“奇”在何处。(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这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是存在的。就我们同学中也有一技之长的人。有请第四组展示他们的绝活。
  3.教师点拨:
  课文里的故事,同学们的扮演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但是“功夫深”这三个字不只仅指为此花去的时间,它还涵盖了意志品德。记得,有位画家曾说过:比技艺,最终是比人品。那么,“刷子李”“泥人张”的人格魅力何在呢?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所以说,伟人名人固然辉煌夺目,但凡夫俗子也不乏其巧妙绝伦;“刷子李”谈生意,满腔正气显派头;带徒弟,一手绝活传真谛。“泥人张”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4.请第三组同学展示品味语言、朗读课文的效果。
  首先,由小组代表范读揣测的语段,再谈谈处置的理由。
  其次,老师出示语段,请他们标出重音,读出语气语调,再说说为什么。
  ①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②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③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④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①重音在“亮堂”上,表示作者对手艺高超的艺人的肯定、赞颂。
  ②重音在“活”上,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地地道道”语气要中肯,节奏要慢。
  ③重音在“泥人张”和“差”上,用夸张的语气表示对泥人张的称誉。
  ④重音在第二个“找”字上,以回敬海张五的挑衅行为。
  5.齐读以上例句,读出语气语调。
  (三)探究课文
  分组讨论:课文里有这么两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测这些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门邪道,靠劳动吃饭行得正,站得直,怕谁?怵谁?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我们听过“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姑且不论它们发生的背景,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点科学性、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不可以没有信息,不可以不关注时代的潮流,不可以不和他人沟通、合作,更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所以说,未来社会需求多元的、复合型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努力奋斗,让自身成为时代的新人!
  三、课后拓展学习
  1.给下列字正音:
  焉 林 抠 蘸 撂 褒 贬
  2.社会调查,收集民间类似“刷子李”“泥人张”这类奇人奇趣的资料,写成故事,或人物速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三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诵读,情节扮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同学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珍贵。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示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发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局部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一起点? -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身手大智慧。
  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
    同学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扮演。
    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同学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扮演。同学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
    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布置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置好台词。
  (三)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教师要引导同学品味其韵味。
    提问:
    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测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第1句,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第3句,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第4句,“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测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争辩。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身的身手外。还要讲求与他人合作,一起探求,一起发展。
  五、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同学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2.教师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书,推荐同学课外阅读书中的其他篇目,如《苏七块》《冯五爷》《蓝眼》《蔡二少爷》>等等。
  六、小结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身手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布置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性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
  七、安排作业
    研讨与练习四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俗世奇人》公开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抓住要点概述内容。
  3.揣测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4.培养同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
  1.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2.查阅冯骥才的资料,阅读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等。
 教学内容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示力。教学时,要引导同学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身手大智慧。
 公开课教案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同学交流搜集的冯骥才的资料;或讲《俗世奇人》里的其他故事……
  2.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
  3.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a.“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b.“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指导同学复述课文时,要抓住“刷子李”一波三折的情节;“泥人张”故事的悬念。
  同学小组交流时明确
  4.“刷子李”行事奇、做派奇;“泥人张”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5.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从整体上掌握文章要点。引导同学阅读时,围绕题目“俗世奇人”的“奇”字探究。
 精读品味
  1.教师导学
  本文的语言本性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示力,大有单口相声的风味。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语气、语调、重音。
  2.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示力的语言,分析一下有什么独到之处?(同学考虑片刻,班级交流)
  3.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让同学自主阅读,品味语言的韵味,提高文学的素养。
 拓展反思
  1.教师投影出示考虑题
  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刷子李”和“泥人张”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
  (同学小组展开讨论或争辩)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阅读,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延伸练习
  学习本文的写法,为你身边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和“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4 0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