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夕阳中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等词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掌握文意,训练同学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⑵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测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同学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提前布置同学收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课前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图片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整体掌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品读课文,掌握独特的写法,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同学自由质疑问难,理解难句,增强语感;延伸拓展,阅读《是谁赶走了鸟类》一文,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送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设计(二):
  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设计(三):
  《敬畏自然》说:“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发明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身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伦理学家,他对大雁,正是这样,他把大雁看做与自身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发明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种活动情景,请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
  设计(四):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同学谈: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利奥波德对大雁作过一番观察和研究。他观察过归来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怎样寻找栖息地,他观察过大雁觅食,他研究过雁群的结构,他聆听过大雁集会的鸣叫,原来大雁还有这么多闻所未闻的趣事,让我们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资料展播
  同学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雁的各种资料,各组选择较有价值的资料,提交教师利用投影显示给大家,全班一起欣赏。
  资料1:《辞海》中“雁”的词条;
  资料2:周瘦鹃随笔《雁》;
  资料3:历代有关雁的诗歌;
  资料4:雁的图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感受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
    窥探(kuī):暗中观察。
    狩猎(shòu):打猎。
    凋零(diāo):草木凋谢零落。
  2、同学默读课文,概括要点,掌握文意。
    提问: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同学快速筛选相关信息,概括段意,归纳要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3、领悟文章的主旨。
   ⑴ (多媒体显示)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实质。”
    提问:阅读上面的资料,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同学明确: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⑵ 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如何理解这三段话的深刻含意?
     同学考虑,明确: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全球一体化,这是人类所不和的;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
有诗意的,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⑶ 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旨。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溢生机、充溢诗意、充溢乐趣,人类应该珍爱
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维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四、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抒情色彩
  1、(多媒体显示)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假如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风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摘自《辞海》
    提问:把这一段文字与课文进行比较,两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同学明确:这一段文字,重说明。客观介绍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如大雁的属性、外形、生活习 性、候鸟、飞行线路、聚合性等。
    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课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的飞行路线、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科学知识,但偏重点并不在于介绍知识。
  2、教师点拨: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示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抒情性是本文最明显的特征。请同学们自主选例评析。
   ⑴ 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一场争辩,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争辩、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烘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烘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烘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⑵ 感受抒情性:
     教师引导同学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多媒体显示)
     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突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④ 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⑤ 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身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⑥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同学自由发言,任选一句来谈自身的感受。
     明确:
    ① 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②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解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③ 这表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④ 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痛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⑤ 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和,表示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敬重之情。
    ⑥ 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分、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教师总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倒霉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同学选择文中的片断,涵泳体味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同学自由质疑问难,合作研讨,释疑存疑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提出一个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如有小组成员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以纸条形式向教师提问。
  2、教师选择较有价值的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代表性的问题有:
   ① 如何理解“它的来临,随同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
   ② “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
   ③ 作者周末就到农场度假,用心观察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
   ① 课文是译作,理解起来有困难。联系上文,“坚定信念”是指经过迁徙到达目的地之日,准是春回大地之时。迁徙之前,远在千里之外,而且要把迁徙的时间计算在内,它们就能断定目的地的季节,所以说“先知”。“切断了其后路”,意思是大雁不像主教雀或花鼠,它们一旦迁徙,“要想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是有进无退的。
   ② 联系下文,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③ 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局部,人与自然的其他局部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和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有益而无损。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而这是高度物质文明所不能代替的。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存疑:对有损无益、损益兼有的动物,我们也要与它们和谐共处吗?
    教师不必急于给予回答,引导他们课后自身查阅资料,作为“研究性课题”安排下去,两周以后上交研究性报告。
六、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身,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质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一起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备课资料】
一、重温经典
  1、荐读周瘦鹃的随笔《雁》:

  偶然在一个文娱晚会里,听一位古琴专家弹奏“平沙落雁”之曲,一波三折,委婉动听,仿佛见一头头的雁从半空中飞翔下来,落到沙滩上似的;我因此想到了雁。
  雁是一种大型水鸟,模样儿与鹅很相像,淡黄色的长嘴,青灰色的翅翼,灰褐色的背,带着黑斑的胸,长得并不美,然而古今的画家都用作画材。宋徽宗的芦雁图卷,笔精墨妙,颇为有名;清代边寿民也以善画芦雁为名,几乎成了个芦雁专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二
【教学目的】
  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滑翔(xiáng) 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观察。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维护主义者。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学习课文
  1、提问: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
   ⑴ 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⑵ 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⑶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⑸ 爱寻食玉米粒。
   ⑹ 常六只列队飞。
   ⑺ 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提问:
    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同学讨论与交流。
    明确:
    作者使用了打比如、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溢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
   ⑴ 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⑵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⑶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⑷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⑸ 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五、品味语言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突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明确:
  第一句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第二句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第三句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教师还可引导同学谈自身喜欢的语句进行评说。)
六、拓展训练
  让同学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例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七、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干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干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同学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八、安排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雁称候鸟,每年总是应候而来,因为北方天寒,所以入秋就要南来,迁地为良。《月会》曾说:“仲秋之月鸿雁来。”《记历枢》也说:“天霜树落叶,而鸿雁南飞。”李时珍的话更说得明白:“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据说这是终年老例,从不失信,候鸟之为候鸟,自可当之无愧。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诗人好事,真如俗语所谓挖空心思了。
  雁的鸣声很为嘹亮,可说是高唱入云。而不知怎的,历代诗人们所作闻雁诗多至数不胜数,都说它的鸣声十分凄切,引人悲感,所以诗意都很失望,竟没有一首是乐观的气氛的。甚至有一首说是:“情类断猿悲落月,响如离鹤怨愁云”,除了断猿离鹤外,更将悲、怨、愁这些字眼全部用上了。其实他们的闻雁,全是唯心的,只为正在秋气肃杀的时节,而心境又不好,于是听了雁鸣,全是一片凄苦之声了。
  雁足传书,用汉代苏武使匈奴事,后人书信往来,就作为典故,而把雁当作邮递员。古人诗词中咏和的不一而足,如“尺书相珍重,辛苦敢烦君”“只恐音书断,宁辞道路长”“念尔心千折,凭传扎十行”。又如谢承举诗云:“枕断烟波晓梦余,雁声悲切过匡庐;离人久望平安字,何事江东不寄书?”杨宛诗云:“千里翩翩度碧虚,月明送影意何如。也知一向郎边过,自是多情少寄书。”词如宋代黄庭坚《望江东》云:“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是秋将暮。”辛弃疾《寻芳草》云:“有得许多泪
,更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借雁足传书来抒情,自是绝妙好辞。又无名氏《御御行》云:“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楼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怕孤雁惊动了失眠的人,央求他低声飞过,真是痴得可笑!但不知那孤雁儿能不能领会他的一片苦心呢?
  我国地志上的地名,以雁为名的,如雁门关,是大家熟悉的,此外有雁塞山、雁湖、雁塔等。名胜如浙江乐清县东的雁荡,绝顶有湖,湖水终年不干,春归的群雁,都在此留宿,因以为名。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是衡山七十二峰的主峰,据说北雁南飞,到衡阳为止,一到春天,就飞回去了。回雁峰之名,是这样得来的。今年立春较早,南来之雁,也该提早回去吧?
  (《名作欣赏》97.4)
  提示:周瘦鹃是一位现代文化名人。他学识深厚,对“中华雁文化”可谓了然于心,他兴会所至写出的这篇关于雁的随笔便浸淫着浓厚的文化色泽,为读者撩开“中华雁文化”的一角。
  这篇随笔的显著特色是:它以超然物外的雍容姿态,以雁的自然习性为线索,随记忆所和,重点介绍了表示于中国文艺中的雁。在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中透泄出雁与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借谈雁而谈人,谈出了中国古人由其社会生活所决定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心态,一种具有历史性的认识价值的独特的人文现象。文末一句话,给着重写秋雁而以悲愁为情调的全文在曲终之时带来一抹亮色。
  2.古代咏雁诗集粹: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资料。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坚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沛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假如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和中秋见雁飞。”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标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终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考虑,疑前人所未疑。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别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缺乏奇了。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和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卢贤生)
二、时文超市
鹤魂
(香港)韦娅
  她是来自大地的鹤。她飞翔,因为她热爱;她寂静,因为她欢喜。她是天地间的不安的灵魂,她是大自然耀动的精灵。
  可此刻,飞翔已成为她往日的情结。蓝天在她眼前飞快地旋转,白云在她羽毛上痛苦地翻卷。她的翅翼扑打着,发出悲哀的哀号。
  胸前,刚刚穿过寻欢者射出的子弹。
  她多么不愿意、多么不愿意下坠。风飕飕地在她耳边低唤,白云为她拭去惊慌的汗水。可她分明在下坠,身不由己。
  让她停留吧,让她寻找清静的湖泊、她故乡的芦苇丛。
  辽阔的天空里,她如一片冬日的雪花,凄迷地飘落,薄雾哭了,泣出一片雨雾,阳光不忍了,躲进忧伤的云层。
  她开始怀念水湄之上的恋歌,思念平静如镜的往昔,忧伤伴着绝望撕扯着她的心,记忆如秋日残败的落叶,美丽的往事纷纷凋零。
  她飘落着。
  前面有烧毁的林木,身后是淹没的村庄;山地里奔波着哭泣的生灵,江面上飘浮着污染的泡沫。什么时候开始,这天空不再湛蓝,这雨水不再清润,这土地越来越少,这森林愈来愈疏。辛劳的农人踩亮了每一个清晨,却走不出贫困和倒霉;珍禽奇兽躲过了悠缪的天灾,却未能躲过蛮野的人祸。
  渐趋澌灭的难道仅仅是白鹤吗?
  她愿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让善良与美丽再一次出现人间。持枪的人,你黠慧的眼睛为何阖上,你的手心可曾颤栗?山脚旁炊烟下那惊呆了的女小朋友,你可否肯竖一方小小的墓碑?
  她渴望停留,渴望一方有力的臂弯,将她承托。
  她苦痛,她挣扎,她舞蹈,她悲吟。
  多想展开她的翅膀,飞向清新的天空。前胸已染成一片灿红,浸透着一只鹤深情的牵挂;鼻翼微微地翕动,喘出她最后的气息。一滴血带着她的悲咽与哀吟,燃成一片思念的红霞。
  她听见草叶们伤悼的哭声,听见空山长长的祈祷:覆盖她吧,天空!还有大漠,还有沼泽。让一朵柔弱而美丽的灵魂安息。
  苍茫大地,只遗下几片殷红,几声空怅的回音。
  (选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
  提示:作者将自身的视点聚焦在天空中被击落的白鹤迅速下落的这一瞬间,用电影慢镜头的方式,通过展示鹤对生命的留恋来揭露刽子手的罪恶。从这一角度表示维护自然的主题,新颖、独特。
  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细腻地描写了白鹤下落时的心理活动,提示了她与自然极为亲密的依存关系,写出了她的柔弱、善良和美丽。全文没有一句直接的谴责和警告,但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令人深深地思索。尤其是结尾那“几声空怅的回音”,将全文的悲剧气氛推到了高潮,余韵悠长,极耐咀嚼与回味。
猫头鹰的墓志铭
保罗·奥伦(Paul auran)
  华特是城市里出生的男孩,父亲是一名建筑商。他还未满5岁,家长就从芝加哥搬到密苏里州马塞林市和近的一座农场。在那里,华特第一次接触到了死亡。
  华特7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正好是小伙子到外面去寻幽探胜的好时节。从一丛柳树过去,就是一座苹果园,华特看见那里一棵树的低枝上,正栖息着一只猫头鹰,显然是在熟睡。
  这小朋友愣住了。他记得父亲告诉过他,猫头鹰白昼休息,夜晚才出去猎食。假如把这只好玩的小鸟拿回去作为宠物,那该多好啊!只要华特悄悄地走过去,不惊醒它,一把将它抓住就行了。
  小华特逐渐走近,最后抓到了鸟的两条腿。但是猫头鹰突然惊醒,劲力比华特所见过的任何动物都大。它扑腾翅膀,眼露凶光,惊惶大叫,拼命想挣脱小朋友的手。华特大吃一惊,但是仍紧抓着不放。
  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和怎样发生,现在很难想象。不过在某一个时间,这个仍然紧抓着那只惊惶小鸟的惊惶小朋友,突然把它摔到地上踩死了。一场斗争过后,华特望着地上的一摊鲜血和一堆凌乱的羽毛,连自身也不能相信。于是他哭了。
  华特跑出了果园,但是稍后又再回来,埋葬了这只他原先想当作宠物饲养的猫头鹰。此后数月中,这只猫头鹰常在他梦中出现。
  他为此事感到羞愧,直到多年之后才肯将此事告诉他人。但是,这时世人已经饶恕他了。因为在那个令他难过的夏天,华特已悟出了生命的意义——从此再也不肯戕害生灵了。
  虽然那只小猫头鹰不能复活,可是它的死亡却使无数动物得到了永生。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一位7岁男孩为了弥补他的无心之过,于是开始绘画各种动物,任由它们在森林中自由活动。这么一来,他也拥有它们。这些动物在华特无与伦比的不朽艺术中,得到了永生。
                (选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
  提示: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个无知的儿童,相信谁都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华特竟能“悟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古代曾经出过一个叫周处的人,他也是从做错事情的“一害”转化成保家卫国的英雄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很多,告诉我们:做错事并不可怕,它可能是使你清醒的转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9: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