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3年绍兴市中考试卷)下图是l949年至l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表找到粮食快速增长的时期,分别是1952年、1956年、1984年,根据时间结合课本知识,1952年是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84年是因为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确答案是C。 4.深圳居民王先生今年60岁,他欣喜地说:“我是亲眼看到深圳一天天地发展、一天天地繁荣起来。深圳这30多年来的变化真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啊!”张先生所见所感说明( ) ①改革开放符合民心②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④我国已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首先要求学生熟知深圳作为最早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并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所以王先生的感叹表明①是正确的。取得了成就说明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是强国之路,因此②③也是正确的。结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可知④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B。 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两次“土地改革”的了解程度。1952年,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从而“当年翻身做主人”;1979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中国很快解决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开始“勤劳致富奔小康”。因此正确答案是D。 6.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走资派”“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D.“大包干”“招商引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理解,“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大跃进运动”;“走资派”“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包干”“招商引资”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所以是改革开放时期。正确答案是D。 7.下列四幅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变化的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 ①承包合同书②合作社劳动工分票③人民公社④土地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掌握,①承包合同书指的是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大包干;②合作社劳动工分票指的是1956年左右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④土地改革是1952年,所以按时间顺序排列④②③①。正确答案是D。 8.1979年6月初,凤阳县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承包责任制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1979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正确答案是A。 9.下列城市中,既是清政府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城市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前后知识的连贯,清政府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南京、宁波、厦门、广州。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所以符合两个条件的城市是厦门。正确答案是D。 10.小刚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画,其中表现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面貌的是( ) [img=566,90][/img]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个萝卜千重” C.“全部揪出来” D.“深圳新貌”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图A是抗美援朝战争图B是“大跃进运动”,图C是“文化大革命”,图D是实行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新面貌,所以正确答案是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195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哪一成功的实践探索?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这次会次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3)“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请你为这句话配上解说词。 答案:(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1979年,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探索,旨在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如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伟大决策。要求学生配解说词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12.农业、农村、农民,几千年来,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0年农村巨变 注: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1,农村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滞后于城市,农村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材料二:阅读《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谈谈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找出浙江省出现粮食总产量降幅和增幅最大的时间段,回答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和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你能据此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丰富,民主政治(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渠道不断拓宽。但是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2)降幅: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幅:1979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结论: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适合本国国情,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在本内容相关的课标中,要求学生引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生动事例,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属于理解层次。此题是考查改革开放给农村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考查我国基本国情。试题体现了综合性与本土性,要求学生在读图和分析思考的同事,结合史实作答,有一定的难度。 三、综合探究题 (福建厦门2008年中考)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为什么改革开放能带来上述变化? (2)请列举两个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的事例。 (3)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答案:(1)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解放、发展了生产力。②对外开放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可以从百姓吃穿住行等角度,联系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答,即可给分。 (3)主题班会、优秀成果展(图片展)、参观访问等。 【解析】此题首先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理解改革开放的实质,得出结论。列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两种活动形式,具有开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