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家园携手,共筑幼小衔接之桥幼儿园教学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4-21 19:52
标题: 家园携手,共筑幼小衔接之桥幼儿园教学随笔
家园携手,共筑幼小衔接之桥幼儿园教学随笔
  大班孩子从孩子园过渡到小学,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初会觉得无所适从,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是任务意识和思维模式等都会有一个过渡期。如果不注意做好幼小衔接准备,轻则,会使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适应期延长,重则,会使孩子跨入小学后因不适应而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将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要认真对待,重视起孩子的幼小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让孩子顺利迈好入学第一步。
  一、心理准备——具有上小学的意识
  上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迈出的第一步,渴望上学,向往小学是入学孩子必备的情绪与态度。从孩子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因此家长要帮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的事情,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家长可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谈论上学的话题。如:“宝宝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这些好听的故事都写在书里呢,等你上学认识了字,就能自己看故事了,还能从书里知道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更好听的故事。”当孩子做了一件让家长满意的事时,可以这样夸奖他:“要成为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真懂事!”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孩子就会产生反感和恐惧,形成心理压力。另外家长要交代孩子:在学校要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和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进行区分;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在校门口等家长来接,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有事要跟老师说,不懂就问老师。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身心健康安全准备
  很多父母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不发烧,不生病就是身体健康。其实不然,暂时的没病并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正常,许多病都有缓慢起病的过程,如铁缺乏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贫血,但对孩子危害在铁缺乏早期即已存在,孩子多动症在孩子未进入小学前往往被忽视。孩子在孩子园,大多家长认为多动就是活泼好动,到了小学自然会好的错误认识。有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导致孩子体质差、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另一发面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沟通,以便班主任及时调整座位,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在小学里,孩子的活动空间大了,老师不可能时刻跟在身后,孩子很可能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要教育孩子万一弄伤了,不要惊慌,及时找老师解决。告诉孩子在学校不要猛跑,那样非常危险。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也一定要主动告诉老师。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4-21 19:52

  三、生活自理能力准备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幼儿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小学教师基本上没有保育工作。孩子的生活需要自理,在饮食、穿衣、睡眠、起床等方面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行走、跑跳、交通等方面有一定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遇到身体不舒服和意外情况知道求助同学,向老师反映情况。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生活照顾是很精细的,孩子的学习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而小学里的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课间休息时要自己整理书本,自己喝水、上厕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需老师提醒,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会主动找朋友参与朋友的游戏,与朋友出现矛盾时,能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归结为对方的错误;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理解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如果自己做错了,要敢于承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不小心把旁边小朋友的文具碰翻在地了,应主动向他人说对不起,并帮这位同学把文具捡起来交给他;如果摔坏了,还要主动把自己的东西赔偿给他人。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卷笔器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教玩具等,学会自我管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就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自己慢慢的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
  四、语言交流和理解表达能力的准备
  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有限,老师会通过孩子的眼神、表现、动作和情绪解读孩子的心理,即使孩子不主动交流与表达,老师也能关照孩子。一年级的新生因为不会写字,所以记不下作业要求,回家不知道要做什么,这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听课效果。上学后,孩子基本的语言发展能力已完善,老师主要靠口语来交流表达理解孩子,与孩子发生互动,老师主要以语言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不能专心听讲,理解老师说的话是学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平时,我们可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训练。如和孩子交谈时,语言尽量规范,准确。家长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过渡。讲故事结束后,根据故事内容题一些问题,看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比如:你从哪里看出小熊很聪明?从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孩子就已经理解了一些语句和词汇。平常生活中针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动画片或者一篇电影等,孩子和家长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无论孩子说什么,都要鼓励孩子表达。因此,上学的孩子需要能够理解别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述说能力。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后能否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幼儿园老师就要求孩子认真听老师提要求,听老师讲故事,还要认真倾听小朋友说话,这是为孩子入学后能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做准备。家长在家也应养成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让孩子复述一遍,克服边玩边听的坏习惯。
  五、乐意与人交往
  上学对孩子交往能力比幼儿园要求高,虽然每个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同,但乐意与人交往、不排斥同伴是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像有些胆怯的孩子,可能是因为身体较弱,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就会就少;只要他们想跟小朋友玩,家长就该鼓励和支持,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导孩子的交往技能。这样,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主动交往的意识和善于交往的意识和善于交往的能力。
  六、具有初步的数学概念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孩子以后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孩子再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分、数量、部分与整体,知道物体之间的配对、分类、比较、排序以及简单的类属关系,认识整点和半点、有玩沙、玩水、玩土和搭建、拼接的经验等。这些都是初步的数学概念,是孩子上学必要的经验准备。

金马分园东房桥幼儿园 徐丹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