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野草》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野草》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同学深层次地阅读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理清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引导同学质疑、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同学收集有关野草的名诗名句,预习课文,准备质疑。
教师准备本课朗读录音,问题贴纸,小红旗、写背景资料的小黑板,朗读伴奏带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方“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哪些诗句?
2、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夏衍写的散文《野草》(板书后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想到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
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寻找这些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大家先来听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猜问题游戏。
1、过渡:我们以前的学习都是由同学们自身找问题,再通过考虑讨论来解答问题的。这节课,老师想改变一下方法,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游戏名就叫做:猜问题。(板书)
2、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手中有四个问题(出示问题贴纸反面),你们的任务就是:猜猜这四个问题是什么,并试着回答问题。猜对问题或回答对问题就奖励一面小红旗,看看最后哪个小组的红旗多?大家想不想试一下?(生……)为公平起见,提问题时采用小组轮流,每次只能提一个问题;回答问题时则可以抢答,规则听清楚了吗?(生……)
听清楚就开始吧!
(假如有同学急于举手猜题,则告诉他要先认真阅读寻找,小组讨论后再提问,因为机会有限。)
3、游戏开始。
▲每一轮提问之前都要让同学充沛阅读找问题,并要求每一组都事先把问题准备好,以防只顾找自身的问题使注意力分散了。
同学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 告诉我们植物种子具有逾越一切的可怕力量。
告诉我们小草具有能屈能伸、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顽强的生命力
告诉我们要像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困境与挫折面前,不失望,不叹气,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很好,这虽然不是老师提的问题,但却能帮我们了解整篇课文!
▲要等问题提出一并回答后才告诉同学有没有猜对。
假如猜到,则褒扬同学,比方:“这个小组真是厉害呀,这么快就猜到了,我们不只要奖给他们小红旗,而且把掌声也送给他们,好不好?”“太棒了,你们真是提问高手呀!”等等。假如没有猜到,也应该鼓励他们,比方“这次没猜到没关系,还有下次机会”“加油,继续努力”等等。
▲讨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同学朗读、理解、感悟。
▲在提问和回答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同学注意提问和回答的完整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作者为说明种子的力气大,举了哪些例子?
(通过讲述植物种子发芽的力量可以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的故事。对,是在第几段?怎么写的,谁读?
通过描写小草的生长历程。第几段?全班读)
“这个问题是不是呢?(贴问题)——这个小组真是厉害呀,这么快就猜到了,我们不只要奖给他们小红旗,而且把掌声也送给他们,好不好?”(鼓掌)
这个问题谁回答的,也奖你一面小红旗。
(3)小草生长过程中的力气如此之大,文中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
(透、钻、挺、掀翻。)
答对了,是不是老师的问题呢?先不告诉你们,我们先来体会一下这几个动词,现在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种子的生长过程是怎样透、钻、挺、掀翻的?
停,大家感受到种子生长的力量了吗?——太大了。
(出示小黑板:它肯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长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地壤里长,它的芽往地面上长……)假如换成这样写行吗?读一遍试一下?
(不行,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同样的感受。)是呀,可见用词好坏对文章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作文中也要注意词语的用法。
这个问题是不是呢?(贴问题)——这个小组的同学真细心,连这个问题都能找出来,真不错!红旗、掌声。
(4)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两句相似,有什么作用?“如此如此”是什么意思?
(如此如此:就像上面的说的一样,或者就像上面举的例子一样。两句意思重复,是为了强调种子的力气之大)
虽然不是老师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是有价值的。还有,这个回答的同学,悟性很高呀!
(5)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
(小草外表看是弱小的,它的力不是一般的力,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出来的,所以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
说得没错。
(6)种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呢?
(种子看起来很弱小,但是在它身上有着“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所以它才是世界上最力大无比的。)
(7)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
褒扬提问的同学:真是个提问高手呀,问到点子上了!(贴问题)奖给你们一面小红旗。(因为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作者正是要借种子和小草的力量来唤醒人们,使大家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激发人们的斗志,坚定人们抗日的决心,号召全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进行斗争。)
因为这个问题是本文的中心点,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时代背景,估计同学回答不上来,教师可引导同学阅读第7自然段,并且,教师可以为同学准备一段背景资料,协助同学理解。
A:是呀,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7自然段,理解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再回答问题。生阅读讨论后交流。
B:假如生不能联系背景资料分析,教师: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出示小黑板资料,配乐朗读: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侵略者则更加嚣张,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想用出售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并散布将要“亡国”的失望情绪。危急时刻,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再读这一段。生阅读考虑讨论回答。
奖励大胆回答的同学。
(8)“长期抗战”为什么要加引号?
(暗指中华民族的抗日运动和只要生命存在就要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为敌人的强大所吓倒,不因时间的漫长而停滞。)
(9)盆花、石块、野草分别代表什么?这是运用什么写作方法?
(盆花代表没有经过困难磨炼,容易屈服于困难之下的人,这里特指国民党反动派。石块代表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野草代表广大的抗日民众。
运用的写作方法——隐喻(象征)。)
是不是这个问题呢?(贴问题)连这个问题也被你猜到了,佩服!奖励红旗!
(10)野草为什么“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
四、结语。
假如铃声响,所猜问题还没有全部出来,则留到下一课时继续猜。
假如问题都出来了,则进行朗读训练。
板书设计:      
野草
猜问题:
作者为说明种子的力气大,举了哪些例子?
小草生长过程中的力气如此之大,文中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
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
盆花、石块、野草分别代表什么?这是运用什么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略)
和:教学思路:
本课是围绕如何培养同学问题意识进行公开课教案的。
主要环节是猜问题游戏,猜问题游戏不但可以调动同学提问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同学有针对性的提问,抓住重点提问,从而不时地提高质疑水平。
因为同学提问具有不确定性,如面广、量大、偏重点不同等等,要引导同学围绕课文重点质疑,较难掌握,因此我尽量备好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同学,充沛估计同学可能提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回答问题。
对同学的质疑要多褒扬或者鼓励。因为同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后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规范”,只有通过不时地教学实践,才干将教学理念很好地融入自身的教学之中,以下是教完本节课后的一些想法:
1、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让同学自主学习,既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重视同学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
2、根据小同学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相应的也就减少了人的动脑质疑的隋性。
3、正如备课时所想的那样,同学提问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方“盆花代表什么?……”这个问题,原本估计同学会最后才提的,因为那时课文内容理解比较充沛,回答也就会得心应手了,没想到同学一开始就提这个问题,真有点“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所以,我反思着如何才干让同学的提问“有序”起来,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
4、考虑不够充沛。现在是和平时期,战争硝烟离现在的小同学久远,他们无从感知,也难以理解当时的艰苦程度,无法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同中华儿女不愿当亡国奴,抗战到底的决心联系起来。因此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应该一开始就介绍写作背景,使课文的学习能线索明确,中心突出,不必等到同学回答问题过程中才出示(设计本意)。
5、让同学充沛阅读感知得还不够。教学第一步就要让同学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才干为后面的质疑、解答做铺垫,那么要怎样才干让同学真正地在读中感,读中疑,读中悟呢?这就是我接下来的教学要注意研究的了。
……
由于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时间较短,经验欠缺,又因为自己教学水平有限,诸多缺乏之处,恳请大家提供珍贵意见。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野草》课后反思3
今天教学了夏衍的《野草》一文,很有感触。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已经教过好多次,每次都会被深深地打动。然而,却很少能引起同学的共鸣。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同学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学习课文,体味情感。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开课伊始,引领同学透过两个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逾越一切,让他们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引领同学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然而同学只是泛泛而谈,我这样引导: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将小草和石块进行一下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小朋友们给出了这样一些答案:小草,柔软;石块,坚硬。小草,轻;石块,重。小草,有生命;石块,无生命......通过比较,同学发现了小草与石块力量的悬殊,对小草油然而生敬意。我适时地问道:“种子被埋在土壤里,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可是,它为了阳光,为了生之意志,在顽强不屈的挺出地面来,你们想说些什么。”于是,小朋友们对课文的理解开始加深,朗读也自然很有感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小朋友们,听着你们的朗读,刘老师仿佛看到了小草的能屈能伸,看到了小草顽强不屈的身影。我想,这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看不见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生命力!”
夏衍又是怎样解读生命力的?当同学找出答案,我给同学补充了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小朋友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身的见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一定会这样说:——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知的力。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勇士,看到卖国者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说:——。同学们,作为当代的小同学,回想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你一定也是热血沸腾,你一定会这样说:——此时,课堂气氛已经推向了高潮,小朋友们的朗读已经变成了发自心底的呼喊。
学完课文最后一段,我进行了拓展说话练习。同学们,假如,你是一颗失望的种子,见到了一株在恶劣环境中顽强不屈生长出来的小草,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一棵小草,当温室中的玫瑰花讪笑你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生长在沃土中的松树,你是否会讪笑那生长在破岩中的松树?小朋友们的回答很是精彩,因为,他们已经把心融入到了课文当中。
上完课很久,心情还无法平静。以前教《野草》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水平。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战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师的导语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充沛体现了教师评价语言的机智,使得同学很快就能够进入预想的教学氛围。功夫要多下在备课上,这话一点也不假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野草》课后反思2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答案纷纭得很,有的说是象,有的说是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大力气,当然大家都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颗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逾越一切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胜利。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的力量竟有这么大!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论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窄,它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一颗种子的力量竟有这么大!
没有一个人把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的确谁都比不上。这种力是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能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假如不落在肥土里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会失望,决不会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嗤笑那些养育在玻璃棚中的盆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3 06: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