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5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同学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同学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同学实际,俺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和近有爬山虎,课前俺组织同学实地观察。观察前俺安排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同学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同学学习课文后一起评议同学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同学的习作)。这样处置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协助同学掌握重、难点,激发同学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同学容易掌握。为了协助同学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俺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同学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同学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同学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同学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俺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干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俺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考虑: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考虑: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俺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俺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俺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同学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说课设计之一
  下午好!
  今天俺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俺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规范、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同学的实际,俺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同学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同学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同学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发明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同学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同学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同学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同学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同学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干引起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干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同学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只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同学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优秀代表上台扮演,其他同学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同学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同学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同学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假如……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同学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同学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俺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安排的作业是:以《俺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七、板书设计
  (一)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
  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同学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沛激发同学的兴趣,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问难法。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手段,引导同学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考虑兴趣和创新思维。
  3、自主、合作、探究法。
  (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姚老师引导同学采用“自渎、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教后记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假如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同学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同学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同学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俺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根据同学平日爱画画的特点,俺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小朋友都参与进去,谁知俺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俺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溢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同学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局部同学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俺放足时间让同学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身画上的缺乏。这一设计竟使同学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绚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协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假如单单的让同学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同学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俺让同学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身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自身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同学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同学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同学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同学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程序介绍: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俺布置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身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俺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俺讲课,而是一直在玩弄他们的画。俺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俺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身的画。同学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示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俺让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俺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俺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同学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立刻之间所有的同学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俺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俺看着同学们的画,俺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俺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俺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整堂课完全在同学自主活动中、在同学动手发明与发现中完成了,有的同学的表示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课的最后在黑板上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爬山虎的爬墙图”和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与发明空间。
  课后反思:
  在后来的作业课中俺问同学: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同学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需认真地观察、比较才干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俺们的学校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俺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俺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俺的期望:同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俺们的生活环境。
  俺在叹服同学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假如俺没能及时地发现同学的学习状况;假如俺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假如俺没能让同学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假如俺只是依照事先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俺深深地感触到:1、让同学动起来,让同学参与教学,让同学有体验的权利,让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同学要拥有的不只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3、语文教学中不只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4、同学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新的课程理念,给了俺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俺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远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课后反思:过高的估计,导致效果的降低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经典课文,俺认为这也是一篇很重要的课文,所以俺想把这课当作一堂公开课。经过了三次备课,先自身独立进行备课,接着查找资料,把自身需要的记录下来,最后进行整理完成第三次备课。本以为差不多了,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可是一上课问题就出来了。
  上课伊始,俺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同学在一次次猜谜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然后由课题让同学找到关键字“脚”,接着直接进入课文的重点局部3、4、5小节。开课很顺利,可接下去就事与愿违了。学习第三小节时,俺采用让同学自身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这样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同学很容易就找到了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并在俺的引导下明白了这一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俺以为同学都懂了,按俺的估计俺也觉得他们应该懂了。俺便让他们按课文中的介绍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同学一听都兴高采烈的拿出本子来画。可当俺下去看他们画时,同学刚才的那股高兴劲不见了,都皱着眉头,原来他们不知怎么下笔画。其实他们就是没真正的读懂课文,假如这是俺停下来,让他们回到课文中去再读一读、学一学,就不至于后面耽误那么多时间了。可俺还是估计他们应该会,提醒他们从"茎上"开始画就行,于是只是再提醒了两句,可同学画的都是错了.这下俺着急了,赶紧让他们停下来。俺连忙在黑板上画出了爬山虎的茎和叶子,让同学画它的脚,同学还是找不到位置。俺当时很生气的说道:“自身去看书,到书上去找答案。”同学们都低下头去看书找句子,接着俺让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读,然后全班读,读完了再找到关键词“叶柄的反面”。这时同学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同学们很快就画出来了,可此时离下课只剩十分钟了。“天哪!怎么会弄成这样!”接下来的十分钟就讲了爬山虎爬的过程。本打算是讲完三个小节的,可现在只讲了两个小节,而且第二小节没有给同学足够的时间去学习。
  课后俺想了想,假如俺能在讲第三小节时,让同学多读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全班齐读,找到关键词理解,同学应该能准确的画出爬山虎脚的位置也就多花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同学就能弄懂了,也不至于后面耽误了很长的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可就因为俺对同学的高估,致使同学没能在有效的时间掌握知识,而俺也没能完成任务。这就充沛证明备同学的重要性,宁可把同学估计低些,这样才干更好的进行教学,使自身做好充沛的准备去完成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之一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考虑: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俺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俺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考虑: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干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考虑: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俺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安排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点评:
  1.教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表达方法,从而了解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从而培养同学观察事物时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
  2.注意运用教学软件,投影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之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俺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安排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结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沛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小朋友。下面俺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依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干取得良好的效果。俺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继续培养同学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同学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蛟(jiāoyiǎo)龙蜗(wuōwō)牛
  痕迹(jijì)波(bōpō)纹
  爪(zhuǎzhǎo)子茎(jingjìng)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
  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同学依照学过的方法进行:
  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B:然后一局部一局部认真地阅读,了解每局部的内容。
  C:再把各个局部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局部一局部一局部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同学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协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同学找出重点词语协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
  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
  2、安排同学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局部写下来。
  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
  和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观察细致  位置:茎上
      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语言生动  爬:触~变~巴~拉~贴 像蛟龙的爪子
变化:   没触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牢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30 0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