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4~12题。
复备栏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加深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能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学生交流,板书公式。
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2.第6题。
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题中的4个圆柱体,说一说他们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先借助图推理:哪个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相等,为什么。
再通过计算作出判断。
3.第7题。
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削成的最大圆锥是什么样,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多少?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要求:你还能提出其他的什么问题?并解答。
独立完成解答。
4.第8、10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思路。如果学生的解答和计算有错误,要通过讲评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
5.第9题。
出示一张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说一说:如果分别绕两条直角边把三角形旋转一周,各能形成什么形状的物体,所形成的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几厘米?
分别算出两个圆锥的体积。
全班交流。
6.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蒙古包是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组成的,计算时要分别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再相加。
学生计算。
组织交流时,如果发现学生分别计算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要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题中圆柱和圆锥底面积是相等的,不需要重复计算。
7.第12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测量和计算方法,并重点的思考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再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找到一个圆锥形的物体,完成测量和计算。
三、拓展提升
思考题。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
组织反馈与交流,使学生明确:因为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1:6,所以,圆锥和圆柱的高比是1:2.由此可以推得,如果圆锥的高是4.2厘米,圆柱的高是4.2*2=8.4(厘米);如果圆柱的高是4.2厘米,圆锥的高是4.2/2=2.1(厘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复备栏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教后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