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教学中常见的教学问题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难题,令我感到很疑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大多时候音乐课只是被当作学习歌曲的课来上,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面临的最大的课题。在我的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客观环境的阻碍,下面我来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呢?
这是我刚接触音乐教学之后遇到的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农村的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较少,在他们眼里,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对于音乐的一些常识根本就不想去了解,没有乐感没有节奏感,怎么去唱好一首歌呢?更有的孩子只想着学习流行歌曲,对于课本上要教学的歌曲,他们都觉得落伍了,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音乐课上是不喜欢开口唱的,特别是男生,上音乐课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了一种负担。我不想我的音乐课因此而受到影响,更不想他们享受音乐的权利被剥夺,我要让他们喜欢各种音乐,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美。
首先,要让学生多聆听音乐。如果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音乐是有灵魂的,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体会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情感。音乐教学中应注重聆听的作用,在课堂上一首歌曲应聆听3-5次,只有熟悉的东西才会让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使人感兴趣。我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尽量找出歌曲中重复或变化重复的地方,加以分析比较,避免枯燥的反复演唱,将有典型代表性的音乐节奏型提取出来加以练习,举一反三,降低难度。在听完歌曲后,请同学试着找出节奏型,提取出来后,带领同学们将节奏熟练后,又让同学们划着拍子,听我清唱一遍,没有了乐器的伴奏,学生们反倒听得更加专注,在听的过程中,将节奏型“筛”了一遍,听完后,学生自发的给了掌声,因为他们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将“音乐的骨架”记在了心里,再学唱时就比较容易了。
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性格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和性格,是不会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个不尊重学生的教师,凭借教师的权威主义和管理主义来教育学生,只会熄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才能。由此还可能使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中,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二、如何教学生识谱?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但它又始终是一个困扰音乐教学的突出问题。“怎么教?”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老师关注。识谱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使他们望而生畏,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导致学习音乐兴趣的大大降低。我认为识谱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选曲由易到难
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我从不刻意要求学生学唱歌曲曲谱,而是针对吸引力比较强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首先是选定不同难度的识谱曲,如一年级上学期的歌曲《玛丽有只小羊羔》作为入门曲,全曲只用了do、re、mi三个音八小节,只使用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第二首是幼儿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全曲除了乐句尾音是二分音符外,其余都是四分音符,非常简单易学。对于难度较大的一些乐曲进行拆散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儿歌《我的小绵羊》,由于原曲使用了反复跳跃记号,我把前半乐段安排在第一节课,完整乐曲安排在下节课,让学生从两节课间找到学习的共同点,跳跃性的教学给学生们带来意外的收获,也解除了他们对曲谱学习的畏惧感。由简单易学的片段开始,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做到以点带面,大面积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氛围。
2、从单音开始
现代小学生从小就获得大量的音乐经验,但是孩子们听的音乐多是歌曲和器乐曲,几乎接触不到“唱名”。假如在音乐课上,我们也很少进行“唱名”的学习,那么孩子们把熟知的音名叫成数字1234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唱名”的学习也要从简单的单音1234567开始,到音程、音阶;识谱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认识音名的同时,加入游戏的引导,及趣味、知识性的融和的艺术氛围中,感受音高的概念,不同年龄段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年级从低到高分别可采用教唱法、跟唱法及识谱法为主的教学法,力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逐层深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