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助CAI的优势来实现课堂高效梦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22:5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借助CAI的优势来实现课堂高效梦想
许东梅   天津市塘沽浙江路小学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许多教师的教育已经从一本书、一张嘴和一支粉笔的原始阶段过渡到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现代阶段,多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势日趋明显,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师越来越爱用的先进武器。借助CAI将声像、图文、创新活用、再现情景,提高课堂实效,达到高效课堂梦想。
【关键词】声像  图文  活用   再现  高效
【论文创新点】
该篇论文将一线教师多年应用计算机服务语文课堂的实际经验进行高度凝结,并取其精华上升为理论指导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建树。文中重点采撷CAI在巧用声像、以图映文、活用媒体、再现情境、升华情感,以致促进教学进程,达到师生双边活动高效的教学效果。此文旨在见证CAI优势,对当下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梦想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许多教师的教育已经从一本书、一张嘴和一支粉笔的原始阶段过渡到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现代阶段,多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势日趋明显,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师越来越爱用的先进武器。然而,课堂教学的主体只能是学生,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永远都只能是辅助手段。因此,探索一种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教学方法互补共存、相得益彰的新型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课堂教学的新姿是使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巧用声像,拨动情感琴弦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所描绘的情感,大都远离学生生活,没有亲身经历,也很少有那样的体验,不易直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这样的文章可通过录像、录音、投影等媒体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拨动学生情感的体验。
如:《长征》一课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同志写的,他以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对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功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困苦,诗人仅用五十六个字就对此伟大的历史事件作了全面概括的描写。但生活在当代的小学生 对战争年代的艰苦知之甚少,因此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能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我自行制作“逶迤”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千里皑皑的大雪山——岷山的投影片,还画出了细浪、泥丸与高大雄伟的五岭山、乌蒙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并补充了五岭山、乌蒙山、岷山的有关资料,了解到他们对五岭山、乌蒙山的态度犹如“腾细浪”、“走泥丸”,不放在眼里,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这样一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我又拿出了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拍打“云崖”、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及只剩铁链的泸定桥寒气逼人的情景。最后用录像再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激烈的场面,把学生带入那感天动地的情境当中,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感情的涟漪。课后,同学们选取了许多与长征有关的故事进行交流,还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红军故事进行演讲比赛。比赛中,各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的讲述了革命者的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22:55:54 | 只看该作者

四、再现情境,升华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很多,而在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中,形、神、情、理诸因素起重要的作用。阅读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艺术形象中挖掘主观的思想感情,为读者留下艺术的再创造空间。再现情境,使情感体验得到完善与升华。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意在透过有限的杨梅,形象地挖掘出其所包蕴的更多的情感,这一情感的表现是对杨梅的喜爱,核心则是对家乡的赞美,潜在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于学生大多没有见过杨梅,所以单从文字描写上得到的形象是不明显的。这时,投影和录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观察画面,结合文字提供信息,调动原有的视觉、触觉、味觉经验去完善形象、逐步的明朗化,在大脑中把这一形象组合到前一情境(即雨中杨梅树的群像)中,构成艺术的统一体。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细体会作者赞美家乡,热爱祖国之情,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熏陶。
又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抓住课文中能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词句来设疑启思。如文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通过周瑜的话出现的。这是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的字面意思,学生很难体会到诸葛亮这个人物的性格,悟出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个词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围绕“神机妙算”启发学生思考:“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重点学习了借箭的经过。同时配合复合投影片的演示,借箭时,推上底片,投影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受箭时,放下复合片,呈现的是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调转船头时”投影片翻过来映出: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借箭的全过程,再加上学生各抒己见的议论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井然有序。之后,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录像再现给大家。这时,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和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CAI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明“理 ”。“理”是“情”的内在核心,“情”是“理”的外在辐射。由情及理就是探求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创作意图。教学手段的应用催化了教学的进程,加速了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频率,提高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总之,在教学中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就能充分而高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从而真正达到深化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22:55:49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只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就能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中,就会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活用媒体,唤起情感体验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鉴赏,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训练重点设计教学,以有效的引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
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首先用VCD`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片段,让学生欣赏、品味、激发学生的动机,紧接着让学生边看书,边听课文配乐朗读、激发兴趣、把学生代入《月光曲》的情境之中。课文重点段内容含蓄,我用精心制作的软件,把宁静的大海,皓皓的月亮、轻纱似的微云,狂风巨浪,雪亮的浪花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即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随着逐步展示的直观画面和高昂激越的乐曲节奏变化,学生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形声结合,抽象变形象。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有感染的语气讲道:现在我们所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他的曲作者是被人们称为“音乐巨人”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歌手,自幼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于家境贫寒,贝多芬11岁就被送到一座剧院的乐队当演奏员,22岁时他来到了音乐之乡的维也纳,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音乐作品反映了资产阶极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领悟到了贝多芬遇知音时的激动和盲姑娘兄妹俩对贫困社会极为愤满的思想感情。
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如果课始不渲染特定的课堂氛围,学生是不容易进入课文意境中去的。当我第二次教该文时,我制作CAI课件导入新课,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始我运用课件出示背景图——高山、大地、森林、河流、周总理遗像、画外配音朗读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然后在哀乐声中引出课题,将学生代入课文所创设的令人悲痛的意境中,他们在课的楔入时就受情境感染、唤起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思想深处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他们的真情实感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流露、唤起了学生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
可见,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可以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深入课文的意境,唤起情感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22:55:43 | 只看该作者

叶圣陶的《瀑布》是一篇进行美感教育的好教材,但没见过瀑布的学生很难想象瀑布水势汹涌、凌空而下的气势美和“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形象美。采用电教媒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意境的再现,而且使其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我先放映一段瀑布的录像,学生眼观瀑布从千丈青山上直泻而下的宏伟气势,耳听那似浪涛冲上岸滩、似春风吹过松林的水声,既惊叹又喜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借助电教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乃至情感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图映文,启迪情感氛围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电、声、光等现代技术,能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加上教师的讲解,板书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美的情感体验,有愉悦的心情。
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于大部分没有去过桂林的学生来讲对于桂林的山:奇特、秀丽、险峻;桂林的水;宁静、澄清、碧绿的特点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根本无从体会到作者那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于是,在教学时我播放了桂林山水的风光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碧绿的漓江如诗如梦、奇特的山峰碧绿挺拔,使之“入情、入境”,学生深深地陶醉在那美妙的画面当中。在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中,我又让学生当了一回小导游介绍了桂林的特点:我们眼前流淌的便是发源于广西桂林猎儿山,流经桂林、扬朔,在梧江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的漓江。漓江的水碧绿清澈,从桂林到扬朔的83公里的水程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奇峰之间,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独秀峰"孤峰突起,登上306级石阶,名山秀水,尽收眼底,象鼻山壮如一头大象伸长鼻子饮江水,还有的山……这些在课前收集好的资料再加上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学生口中娓娓道来,便成了一篇很好的导游词。随即我又让学生用一句或几句话为桂林山水作广告词,于是" 桂林山水美如画”“欢迎你到桂林来”“桂林山青、水秀、洞奇 、石美、文明遐迩”……这一句句广告词真是雅俗共赏,最后我也用"心动不如行动,快去桂林,你会爱上它"来结束全文。课后同学们依然沉浸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长卷当中。这样活动的创设,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氛围。又如《燕子》一课的教学,上课伊始,我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上面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已欢快的啼鸣,伴随着这如诗如画的的意境,想起了《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孩子们如痴如醉的神情,入情入境的表演告诉我,他们心中感受的不在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春天,我为他们打开了多扇窗户,调动起他们的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发展了多元智能。于是,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们喜欢语文是喜欢唱语文、跳语文、画语文、喜欢演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0: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