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中旬,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青苗杯”,我挑选了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制作电子相册》作为教学内容。接下来说一说施教后的反思。
1.课堂需要速度与激情。跟我的性格一样,我的课堂没有波澜起伏。每每上课,听课老师都会觉得“思路很清晰,但是整节课我感受不到你的速度与激情”,“每一个环节都是慢条斯理,我体会不到课堂的高潮”。在平时教学中,我也经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学生还没有保存好作品,40分钟就过去了,想想大概是我没有把握好课堂中教学速度的原因吧。出于好奇,我将这次的上课过程用手机录制了下来,播放时,听着录音里的我说话完全没有高低音调,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最急切需要提高的就是对课堂速度的把握能力,为我的课堂增加激情。
2.课前准备不足。以前,我觉得信息技术课前准备就是确保学生电脑正常工作、教材人手一本、素材提前发送到学生机。课前,我也再三确认。在选择上课的班级时,由于这一届的五年级我只教了两个班级,所以可选择的余地很小,再加上其他原因,最终选择了一个平时与我配合度较差的班级。在上课过程中,问题不断暴露:个别学生不听老师指挥;课堂中计算机的意外状况;学生的意外状况,这些都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更使我倍受打击的是,在最后的演示环节,我设计任务让学生配合电子相册,声情并茂地解说,可是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勇敢地举起自己的小手,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我感到自己真的无所适从。课后,我们组织了教研组评课,才使我醍醐灌顶:课堂上的意外、学生的意外,这一切都应该出现在我的备课中,课前准备要充足。何为备课,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了解学情,考虑到课堂中教师的预设情境失败时,备选方案是什么。如果我在备课时考虑了这个情境,上课时又怎么会手足无措呢?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同时我也产生了疑问: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在操作练习后,教师必须根据完成度反馈,那么针对基础性的任务,当有个别学生不能掌握时,老师该怎么办?停下来,继续讲解,知道所有学生都掌握?还是忽略个别未掌握的学生,或者使用同学互助的方法,简单带过?如果是前者,掌握的学生怎么办?如果是后者,没有掌握的学生又该何去何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