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校讯通并不仅仅是发短信息的一个工具,要利用好校讯通,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合力 ,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学生,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要做到语言得体,真诚而婉转,应该尊重家长,放下老师的架子,试着做家长的朋友,倾听家长的心声,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真诚地对待家长的询问,交流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些教育的方法。在短信息里面光有文字而没有声调语气,最能表现尊重的就是多用礼貌用语。对家长的称呼在校讯通的系统设置已经有了“学生全名+家长”的称呼,但是我觉得用学生的名字家长“爸爸”“妈妈”(如“小明妈妈”)的效果会更为亲切,并且潜在的激发起家长们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开头打招呼用“你好”,文中无论是提出建议还是布置任务、反映情况都应该多用礼貌语“谢谢”“请”。这样看在家长的眼睛里就觉得比较舒服,更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例如反映学生没交作业,不宜用命令式的强硬的语气: “××的家长,他今天又没写作业,你要好好教育他,督促他晚上写好明早交来!”而可以这样说:“××的妈妈你好,孩子今天没能上交作业,不知道是忘记了带还是有哪些知识没掌握?希望你能抽时间和孩子谈谈心,有什么情况可以向我反映,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让孩子学习进步。谢谢!”家长自然会乐意配合督促。尤其是青年班主任面对的是比自己年长的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我希望”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以诚待人,人亦以诚应”, 教师有责任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操行评语、考试成绩、近期状况等及时如实展现在家长的面前。但是在家校沟通上往往会存在两个误区:把“家校沟通”简单等同为投诉或者是报喜不报忧。经常投诉或者大事小事都投诉会造成家长心情压抑,孩子受责骂进而怨恨老师的告状,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给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垒起一堵高墙。报喜不报忧表面上看会哄得家长和学生很开心,但是家长和学生没有了解不足之处,失去了改正的最佳时机,当小过失酿成大错误的时候,有可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而且被家长追究知青不报、教育管理不善的责任。与家长交流时,孩子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都要实事求是告知家长,分析给家长听,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我想,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家长都是愿意的。当家长提出意见,我们也应该接受,然后反思,如果恰当的意见建议,我们虚心接纳;如果有误会,就做好解释工作,使家长知道我们是重视的。
可以直接跟家长表述的话题,无须遮遮掩掩;而对于有些特殊学生、特殊事情,则须讲究婉转。由于每个人的心理和性格特点的不同,有的家长喜欢你直接表达孩子的不足之处,不喜欢你转弯抹角;而有的家长则很看重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不是。对于后者,沟通时我们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可以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委婉地点出不足。这样家长才能轻松地面对教师,乐意倾听与接受教师提及孩子存在的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
“校讯通”对学校来说:是联系社会的窗口;是实现家校联系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班主任来说:是家校沟通的互动平台;是有效完成家校联系的全新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增进与老师感情交流,与家长亲密沟通的有效桥梁;是与家长沟通的代言人;是获得学习的园地;是学生时代成长的完整日记本。对家长来说:“校讯通”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培训的有效渠道。对社会来说:校讯通是连接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是社会教育的新渠道;体现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随时随地关爱学生的新理念。总之,“校讯通”对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纽带作用,它的方便、快捷、实用、互动是满足新时期教育的一个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