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体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7 21:12
标题: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体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体
湖北省汉川市杨业初级中学 袁成良
摘要:信息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如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广播、网络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课堂的最优化。
南国农先生认为,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他认为在信息化教育中,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是“相乘”的关系, 而不是“相加”的关系。一方面做好了, 得了100分,而另一个方面做得不好,得了低分, 其结果是不理想的。必须使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做的好,才能使信息化教育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也说明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体。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发展概况;应对策略
时光荏苒,科技飞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学校的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忆昔日,黑板加粉笔是任课老师唯一的教学用具,而如今,电子白板,电子学具成为老师不可或缺的助手。
一、信息技术发展之路令人难忘
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
常常回忆读小学时,木凳为桌,砖块为椅,老师在油漆脱落的黑板上板书、授课。他们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向我们传递中华5000年的历史与文化,觉他们的知识渊博,并崇拜不已。课堂上,教师们偶尔一动,拿起身边的物品当当教具。拿起粉笔盒,就教会学生画正方体。学生拿起橡皮,就会在黑板上画长方体。生活中的一张纸,一截木头或者一杯水,都有可能成为教具。
传统教具没有太多的科技含量,但它能辅助老师教学,缩小了教与学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老师授课的内容,且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我记得动手制作一个钟面后拿到教室给老师当教具,学生们立马对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大小格、角度等就有了深刻印象。
科技的发展,带动课堂的革新。“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存在节奏慢、效率低等弊端,是将老师们限制在三尺讲台上,如今怀念更多的是老师的板书艺术与口若悬河的口才。
一幅挂图,一部录音机,一部投影,一部电视机
“一幅挂图,一部投影,一部录音机,一部电视机”成了90年代课堂的“宠儿”。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并逐步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利用了当时的现代化手段:录音朗读和电视录像授课,在固定时间、地点,集中组织学生收看、收听教学节目。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地获得知识。课堂上要出示的图、例题及布置作业,只要提前制作在投影片上,就可投影在屏幕上,节省了好多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一些抽象的实验如电子流动、电流的形成,有剧毒的实验以及天文等方面的知识,老师不能很形象地演示,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听课还是显得很费力。
一根网线,一部电脑,一块神奇的白板,一个U盘
21世纪,数字化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代替传统的黑板。电子笔在白板上点击、书写、制图,使用课件省去了好多板书,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抽象复杂的演示用动画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接受课堂知识,让学生爱学,老师易教。实现了电子化教学,通过网络,全国教师的优质课堂、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足不出户可以观摩学习。一些复杂的物理实验,老师可以用视频为学生慢动作、反复地回放。学生下载到U盘或电子书包后可以反复观看。纸教案变成了电子教案,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一块神奇的白板,一套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活跃,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课堂信息技术化展示出了无限的魅力。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7 21:12

二、信息技术化的课堂教学让人喜
信息技术化教学能穿越时空界限,学生纵观四海、资料古今共享,课堂声色具备……
(一)、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不同的情境设计,学生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读,看看栩栩如生的动感画面,品味形象意蕴的词句。从感官上刺激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识。
如教学《观潮》一课,老师结合课文,播放钱塘江观潮视频,如临其境的观赏潮水的声响和壮观景色,学生有的啧啧称赞,有的翘首凝望,对大自然伟大的力量和壮美的景色油然而生赞叹之意。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思维与老师、作者进入到同一情景,同一氛围中。课文理解就引刃而解。
(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能丰富课堂,拓展教学。  
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丰富教学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延伸知识,让学生了解接触更多更宽的层面。语文教师通过储备丰富的网上资源,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教师与学生能轻松地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
学习《桥之美》一文,由于现代学生对桥的知识了解甚少,教师利用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世界名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桥,一边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以及桥和周围景色的配合。通过对实物的感受,又加上老师的引导、品味,学生们不但赏析到了桥的美,还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用语言去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三)、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能品评作文,提升能力。
课堂信息技术化可以改变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赏析佳作或发现“例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师生一块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成功感油然而生。在共同修改讨论中,作文评改及时高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有了进步,就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学生就愿意多次修改作文,直到满意为止。在成功感的支配下,学生肯下工夫修改作文,长期这样坚持下去,作文水平定会逐步提高。
(四)、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能突破难点、提高效益  。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教学难点,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经历、认知很难理解,如某些概念、定义、术语或一些哲理较深的话语等,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难以理解,不知所以然。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的各类感官去认知事物,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上卧着点雪……”尽管语言描绘的情景比较简洁,南方学生很难有生活体验,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山坡、雪、村庄的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形象的感受,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样,学生的感悟立刻丰富起来,不言而喻,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通过形象的变化的画面,学生充分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并沉醉在课文的品析中。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7 21:12

(五)、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能丰富想象,开发潜能。
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课堂信息技术化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开发创新潜能的平台,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创古今中外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创新的灵感。
    教现代优美的散文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如教《再别康桥》,学生就这样描绘:一阵风儿吹来,嫩嫩的、绿绿的柳枝儿舞动着她那细细的腰;清清的湖面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傍晚了,余晖慢慢洒在河面,桥偎依在柔柔的水波里,人静静站在桥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丰富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化的课堂教学让我忧
信息技术与运用于课堂,现代化教学设备也有了长足发展,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会利用或滥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过分展示“图、光、声、影”等科技手段而忽视语文课实质的弊病,也让不少教师忧虑。
(一)、“只见开花不见果”。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有时把课件制作得如何精美考虑得多,如何合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料服务教学内容考虑得少。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忙着播放预先制作好的课件,走马观花,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点、难点的板书。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持久性、完整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课堂上老师作用弱化,把课上成了近似美术、音乐的欣赏课,看似热闹,实质无课程的性质与味道,学生所获多为“转瞬即逝”的影音杂烩,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只见机器不见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就是要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来看,很多教师不善创新,认为多媒体中的固有课件是他的教学教案,千遍一律,千人一面,按本实施。无非是:展示音像资料、介绍知识——展示思考、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或画图或填表)——展示参考答案。在课堂上“以机器代替了老师,”、“放课件代替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了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讨论、质疑、交流等。语文课完全缺失了原有的机动与灵活,生动与风趣。    
 (三)、“只见森林不见木”。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心理。 目前,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要么是荧屏演示不断。课堂容量大,天文、地理、政治、情感,美术、音乐等无所不涉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兴趣。学生如进云里雾里,不知真经在何方。这种“只见森林不见木”的做法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一节语文课不一定解决很多问题,抓住一点,利用多媒体辅助,展开教学,教给学生一个知识点、一种学习方法足矣。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7 21:12

(四)、“只见画面不见文”。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的魅力吸引我们读者用心去品味它,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教学素材范围涉及面广,除了学生常见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说明文、古今戏剧、哲学论文等,经典的语言文字需要教师引导品读,充分领会语言的美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但现在,教学中过分渲染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语言教学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美感的画面与音响忽视学生的发展,忽略了课程课堂本身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表达受到压抑。例如有的语文课的语言文字味道荡然无存。这种“只见画面不见文”的做法严重影响语文教学。
四、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化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彰显其无限的魅力?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适时运用”、“适当运用”的原则,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信息技术。  
(一)、借用要“准”。
如前文所述,多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了许多原来在语文课堂上难于达到的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语文的全部,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它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借助的一个桥梁,一个中介,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主要起辅助作用。   
(二)、设计要“巧” 。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结构设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要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设计巧妙的情境,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活动环境。    
(三)、方法要“活”。
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应根据其内容不同而不同:或情境创设,或课堂表演,或辩论竞赛,或欣赏讨论等等。我们在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体现出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时的多媒体真正会让大家皆大欢喜!
现代教育的革新,不仅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革新。但不要以为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手段,就算“教改”了。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地位及作用是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思想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在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今天,课堂信息技术化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合适、合理的应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