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由于古诗文的文字凝练,小学生很难理解着背出,如让小学生连大概意思都不知道死背出来,他们不仅背得吃力而且容易遗忘,久而久之对古诗的学习还会厌倦。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轻松的理解诗句的意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自然而然给人一种淡淡的离愁。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但是如果学生不了解背景,不能很好的领会意思,就品味不出这首诗的魅力。我制做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加上对时代背景的介绍: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投奔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随着多媒体的播放和老师的讲解,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全诗:把船停靠在烟雾笼罩的小洲旁边,暮色苍茫给离家的游子增添了新的忧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似乎比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空中的明月好像离人很近。
2、利用多媒体指导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要以豪迈的语气去指导朗读,体会到河山的壮丽,诗人的喜悦之情。尤其是“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要读出庐山瀑布的静态美和气势磅礴的动态美。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3、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的表面意思理解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长征》这首诗,毛泽东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概括地写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勇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而学生并不十分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长征途中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情景,单凭文字教学学生很难想象得到。在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了泸定桥是由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组成的,桥下震耳欲聋的红褐色河水像瀑布直泻下来,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十三根铁索在狂风中摇晃,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多媒体课件中学生亲耳聆听到了震动山谷的扫射声,敌人疯狂的吼叫声,战士们发出的“冲啊!”的高叫声、、、、这样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体会到了夺桥的“难”和红军的“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充分达到了教学目的。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课堂结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对我们语文教师又是一种挑战。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未来需要,又要切切实实做一点一滴的探索;既要勇于开拓创新,又要潜心学习老一代语文教育家们的宝贵经验;既要了解信息技术,又要用更高的标准重新深刻认识语文教学的精髓——这是在学习上、教学上,思想上一种全面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