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你在办公室吧?你的包裹到了,十八块六毛。”
我匆匆地奔向楼下,边走,边掏出二十元钱,拿在手里,刚到大厅,一位戴头盔的男子迎我走来,说:“这是您的包裹吧?”接过,拆开,是普里什文的《林中雨滴》。
刚回到办公室,又来了一个电话,我买的另两本书《李汉荣散文选集》《〈红楼梦〉十五讲》也到了。拿着两本书,匆匆往楼上走,一位陌生人从我身边走过时问:“是您发表的书?”“不是”我笑着说,“是我买的。”“你买书读?”他接着问,我说“是的”。
“你的文章写的很美,我喜欢读!”说完,他匆匆地走了,我努力回忆在哪儿见过他,但的确不认识。
心里暖暖的,因这位陌生人的夸奖,还因为手里的两本好书。
回到家里,放进书柜,才发现,这个月竟买了这么多书。
去南京出发,在江宁新华书店,买了《曹文轩论儿童文学》《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马瑞芳趣话〈红楼梦〉》《民国那些人——鲁迅同时代人》以及夏志勇的《大运河传》和《湮灭的辉煌》六本书,在会场,买了《祝禧讲语文》,还有会务发的三本书,带回家是十一本书,其中一本是从家里带来的《罪与罚》。
前不久去新华书店,买了《沈从文精选集》《中国思想史》《世说新语》《周易》《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增订本)《对联》《沈从文精华集》等六本书。屈指算来,这是今年买书最多的一个月了。
舍得买这么多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领到了区“名师”不菲的奖金,爱人说,去买件羽绒服吧,你的棉袄都穿好几年了。我说,三件棉袄都没有破,洗的干干净净就行了。衣服没有买,却买了一大摞书。
晚上,读书的间隙,我会把它们摆在写字台上,一本本地抚摸,那神情绝不亚于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看到金钱时的心满意足。
心满意足的另一个原因是,虽然这一个多月的教学视导很忙很累,每天冒着严寒早出晚归,要听两节课,要点评,要检查备课作业,要和老师交流,要查学校的管理材料,要和学校领导反馈。但在这劳累的一天里,不仅是充实的,而且是幸福。幸福,因课堂上能看到孩子的笑脸,能听到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回答;因为,在课后和老师进行评课交流的时候,看到老师们因我的建议而豁然开朗的神情;这幸福,还来自一些熟悉老师和教干发自内心的对我的承认“真没想到你做了十多年校长,做教研员能这么快进入角色。”连我自己也不能相信,当我的同伴朱老师外出的时候,我能和老师们进行四十多分钟的教学反馈。
这,除了感谢朱老师和其他同事对我的帮助,就应该感谢书了。“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一次次和老师交流反馈时谈的最多的是这句话,其实,也是对我自己说的。因为读书,让我在适应了一个新的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让我找到了职业尊严和幸福。
走上新岗位不久,我打开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又一次“逼着自己读点专业书”,接着读了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下)《语文教师素养随想》、窦桂梅的《回到语文教育的原点》、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七讲》等,直到现在沉浸到《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里,斯霞、王兰、李吉林……或在晚上温暖的灯光下,或在明亮的晨光里,望着他们慈祥的目光,读着这些既增长知识又给我启迪还给我心灵震撼的文字,感觉有一股子热情、一股子激情在心里涌动,虽然,我不能像他们一样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但我可以努力像他们一样如斯霞老师所说,“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战士爱武器”去热爱自己的职业。
“功夫在诗外!”这还和我的非专业的阅读不无关系,从读蒋勋、刘再复、俞平伯等对《红楼梦》的解读而进行的对《红楼梦》第六次阅读,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俄罗斯的经典长篇小说的阅读,由《鲁迅全集》第一卷开启对鲁迅的全面阅读,到读孙绍振的《审美阅读十五讲》、朱光潜的《诗论》等学术性著作的阅读,在为自己走上高品位的阅读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自信。
参加省首届苏派教学研讨活动,听完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关于古诗教学的一个讲座后,同伴朱老师问我,讲的怎样,我说,不敢评价,只是感觉他好像读的像《诗论》这样关于诗歌高层次理论的书籍并不多。朱老师很赞同我的观点,他也刚刚读完了这本书,并像我一样对这本书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之所以敢这么说,除了这本书给了我一点关于诗歌的理论常识,还因为了一个讲座,而读了《唐诗鉴赏辞典》中一百多首的诗歌赏析,这一百多首的诗歌赏析的阅读时间,我都选择早晨。拥有一百多个诗意的早晨,也许才是我读诗的真正的收获。
回顾我的2014年我的读书收获,不仅是一千多万字的阅读量,不仅走上了更高品位的阅读,不仅因为读书使我更好地从事我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我更喜欢读书了,更倾心摆脱功利的阅读,自由地阅读,更纯粹地读书,使我对自己“读书人”的角色更加认同。
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做个幸福的读书人,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