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受大班教学和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以发挥,因材施教更是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则为数学课程的学习注入了新的血液。
首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就是一种基本的整合形式。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MathCAD等)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以运用 PowerPoint 等制作工具编制适合 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可以通过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无法看到或无法演示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已知集合A={y|y=2x,x∈R},B={y|y=x2,x∈R},则A∩B的集合个数为 . 这虽是一道简单题,但错误的人数却很多.我们知道,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曲线y=2x与y=x2的交点个数,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只有一个,但实际上是两个,这两个交点的坐标为(1,1)和(2,4).为了说明更一般的情况下函数y=ax与y=xa(a>0且a≠1)有几个交点,借助《几何画板》,通过拖动点P改变a的值从而得到不同的交点情况. 实验的结果是:当a∈(0,1)时恰有一个交点;当a>1时除了在(2.7,2.8)内某个值时只有一个交点外,其它情况都是两个交点. 再通过对这两个函数的定量分析,可知此值为e . 如果没有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这里的数学实验是不可想象的.
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选择,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优化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信息技术还可以使教师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形式和教学时间的制约,教师往往缺乏对广泛学生群体的关注.教师采用的课堂提问的教学形式与学生 互动时,只有踊跃、积极、外向型的学生主动回答,范围比较窄,而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协作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反馈工具等作用,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远程教育网和校园网,也为教师在课堂和课后进行个别化辅导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2.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方法的整合
当前的数学教学主要注重演绎方面,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结果,而忽视了数学对象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不利于数学的创新教育。因此,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像数学实验一样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需要把“ 听数学” 转变为“ 做数学”。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 做数学”,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学习的有效工具。这样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函数图象的作法中的伸缩变换时,为了便于比较,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sinx、y=sin2x、 、y=2sinx和y= sinx的图象.并给每个函数图象都设计了“显示/隐藏”按钮. 我在利用y=sinx、y=sin2x和y=sin 的图象说明横向伸缩变换时,我首先将y=2sinx和y= sinx的图象隐藏起来; 而利用y=2sinx和y= sinx的图象说明纵向伸缩变换时,又先将y=sin2x和y=sin 的图象隐藏起来. 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随心所欲地对所作的函数图象进行显示/隐藏操作. 又例如在研究y=mx+ (m,n∈R且mn≠0)的图象是双曲线时,也利用了《几何画板》来检验形式繁杂又担心错误的结论。
另外,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理解不了时,还可以将课件拷贝回家,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反复演示,直至理解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