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德育研究,提高德育效能
【摘 要】网络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它具有能动性、开放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学校等教育部门应该通过正面引导,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教育学生树立网德,通过网下工作与网上时空的互补,共同构筑全新的德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德育;优势;做法
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互联网一样发展那么快,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方式影响那么大。
有统计显示,25岁以下的上网人数占在线人数的76%,而这种年龄的网民大多还处在受教育阶段,他们将越来越多地从网络上获取比学校多得多的信息与知识。然而,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效的大量信息,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庞杂的信息使人们思想迷惘,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由于网上活动隐蔽性大,在网上实施不良行为,又能轻而易举地逃避责任,使网上制造、传播病毒、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许多青少年产生“网瘾”不能自拔,形成人格、心理障碍,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加强网络管理、构建网络德育阵地,抓好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也离不开网络。因此,开展网络德育研究具有较新的理论价值,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网络德育受众多,教育面广,形式多样,广大青少年乐于接受。因此,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模式的挑战,是德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我们认为,中小学网络德育的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培养学生的网络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预防网络陷阱,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第二是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纪教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第三是进行个性化服务,改善青少年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积极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创造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经济全球化以后,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越是全球化,越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青少年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要懂得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又要能够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用战略思维看待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及时地了解国际大事,及时解答同学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正确解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事物。让这里成为沟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成了开展民主治校的一条通畅的渠道。
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电脑,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在技术方面,我们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进行过滤阻拦,安装防“黑客”、防病毒软件,保护电脑安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