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信息技术参赛论文浅谈教育信息化在我校的应用与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12:34
标题: 小学信息技术参赛论文浅谈教育信息化在我校的应用与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参赛论文浅谈教育信息化在我校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教育信息化,不仅仅需要硬件的创建,还需要有软件的支撑,只有软硬件相互结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我校主要通过采取以下五种措施来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通过硬件设备管理的逐步规范、依托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校本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借助网络推行网络教研,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这五种措施来实现我校的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网络、整合、资源库
教育信息化,原本一个离我们农村学校很遥远的词语,现在它不仅时时处处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也正一点一滴地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98年,学校的新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配备了电脑房、语音室,每个教室配置了三机一幕(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银幕),这在当时是其它农村小学所不能比拟的,甚至市区的学校也只能望洋兴叹,而这些也成为那时教育信息化的标志性设备。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十月份,在我们学校举行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现场展示,与会的领导老师看到我们学校老师利用三机一幕进行上课教学,都不禁感叹道要是自己的学校也有这样先进的设备该有多好呀!
几年以后,网络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且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学校组建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广播、闭路电视系统等新一轮的现代化教育硬件设施……。
2010年是教育信息化创建年,我们学校每个教室也成了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中控设备、投影仪、实物展台、音箱一样不少,大大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们也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大大方便了教师使用电脑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广大教师的需要。
随之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学校顺利通过了“泰州市数字化校园”的验收,学校网站在江苏省优秀网站评比中获二等奖,多名教师在各类各级的信息化比赛中获奖,同时一些新事物如“教育云”、“物联网”、“翻转课堂”、“微课”等等又逐渐出现我们的视野中。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硬件的创建,还需要有软件的支撑,只有软硬件结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作为东小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亲身经历并参与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体会了其酸甜苦辣,在为之付出汗水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的工作理念、新的工作方式乃至新的生活方式。
一、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实现教育信息化
学校各种新设施新设备的到位,也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管好用好设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我们学校的一个新课题。为此,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方案,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每个部门皆完善了制度,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各种设备管理到人、安全文明到人、教室使用到人、专用教室管理到人。做到层层落实,不留空白。如今,每个班电脑讲台上都有一本电教设备使用记录、保养记录,使用者及时记录使用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每个功能教室都有制度、使用记录……所有设施设备只要有使用就有记录,就留痕迹。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12:34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现教育信息化
为了使所有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本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一)电教设备使用培训
 学校采用“在校自学、外出拜师、提高发展”的方法,有计划地派出电教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让他们先一步掌握各种电教设备的使用,然后再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如“电子白板”、“中控设备”、“视频展示台”的使用与保养,通过培训或手把手的指导,全校老师顺利掌握了各类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二)应用软件的培训
针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和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分层次、分级别举办校本培训,请一些经过专门培训的、水平较高的、技术较好的或在专攻软件某一方面有成果的教师担任校本培训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即时辅导与培训。培训内容有:初级班,WINDOWS、OFFICE等办公软件、图片、视频播放软件、局域网应用等基础知识。中级班,主要是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方面培训,如FLASH、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和音视频捕捉、处理方法。高级班,重点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英特尔未来教育学科教师培训和以学校管理平台应用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培训。这种培训时间密度大、覆盖面广、参与率高、灵活性强,教师在集中培训后,可随时咨询,随时请教,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新技术培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 “教育云”、“物联网”、“翻转课堂”、“微课”等等又逐渐出现我们的视野中。学校为了让教师及时了解这些新技术、新事物,让电教组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及外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讲座, “教育云”、“物联网”讲座,“微课程”系列培训,这些讲座和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在开展这些讲座和培训的同时,学校还经常举行课件制作、技能比武、公开赛课等活动平台,组织教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建立并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课题实验课、公开课、平常课与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而为实现全方位的课程“整合”提供信息资源及技术上的支持。这些活动促进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扩充了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技巧不断更新、提高, 进而树立了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三、校本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实现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创建工程启动后,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规范。除了常规的语数英课程以外,学校还根据学科特点、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间的渗透、融合,以年级为单位,设立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从09年下学期开始,学校逐步开设了象棋、书法、美术、乒乓球、篮球、信息技术、小记者、英语口语等十多个校本课程班。各个课程小组从实际出发,借助网络或多媒体来提升或拓展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如小记者班学生必须学会电子报刊的排版制作、录音设备的使用及图像的简单使用,象棋班的学生通过与网络上的象棋班高手对奕提高自己的下棋水平,书法班可以借助网络课堂的优势先学后练,信息技术班与语文学科整合,以主题探究活动形式为主提升综合信息素养,美术班与电脑绘画相整合来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等等。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12:34

学校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有特长,都有爱好,都有发展。在学期结束的家长活动开放日中,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还为学生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推行网络教研,实现教育信息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的学生可以轻松地从网络上获取课外知识,那我们的教师也能轻松地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于是网络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就应运而生了。现在我们学校在“新思考成长”网站建有自己的博客群,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在学校的网站也有自己的电子备课系统,充分发挥了网络教研的作用。而网络集体备课就是其中的一种,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各个学科组教师根据日程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备课组的“博客圈”,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学科负责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再上传到“博客圈”上供大家参考,做到了有效备课。这样的网络集体备课,拓展了大家研究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过程,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融为了一体,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也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另外,平时听课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听完某教师的课后,本想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流,但遇到有课,过了这个时间,下次碰到往往没有了再交流的欲望,久而久之,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就流于形式。借助“教研博客”能有效弥补这种不足。平时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把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写成博客,上传到网上与被听课教师共同研讨,分享教学智慧及经验、研讨教学方法,以达到互相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我们把上课的录像上传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合作教研平台,开展教师上网观课、网上评课议课活动,从而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而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又大大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本着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网络的优势,建设共享的网络资源群,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创办学校网站,丰富学校资源库
学校于2007年就购置了服务器,在本市率先创建了首个学校网站。学校网站上有专门的电子备课系统、教研园地、资源中心等栏目,这些为教师丰富资源库提供了保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公开课教案、教研论文、课后反思、学习心得等内容分门别类地上传到相应的栏目中。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12:34

(二)对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广泛收集整合
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建设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资源进行共享或下载,加入到学校资源库中。
(三)教师自己开发制作教学资源,丰富资源库
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师掌握了制作课件、网页、微课的技能。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上课运用—修正”等形式,探索引导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同时,逐步建立学科教学素材“积件”库、“主题教学”软件库,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如5月份开展的微课制作活动,要求各个教研组制作五个以个的微课程,上传至学校资源库,通过评比推荐出优秀作品,参加“泰微课”的比赛。
(四)整合或技术处理电教资料,丰富资源库
上级电教部门每年都会下发各类电教资料,学校也会购置部分光盘,同时学生教材或教师教学参考都有相应的配套光盘、教学实录片、音像资料等,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电教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我们将这些配套光盘、教学实录片、音像资料进行技术处理或整合,然后上传到学校资源库。教师通过校园网随时调用这些教学资料,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资源。
在教育信息化的创建过程中,我们享受过艰辛的过程,也收获过成功和快乐。愿我们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和学生们共成长、同进步!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