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1 12:33
标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摘要: 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师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受经济、文化、师资等各方面的影响,欠发达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依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如何大面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实效,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和生活,将是需要我们思考、探索和不断实践的话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村 中小学 困境 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瞬息万变,因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区域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小学学生接受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主渠道,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都配备了专门的计算机教室,配发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本及相应的辅助教材,课程开设率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所拥有的计算机数量和档次越来越高。为孩子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机会。但是广大农村受经济、文化、师资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欠发达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依然缓慢,相对滞后。
一、制约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家长、社会还不认可,在各级各类升学等考试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作为考试科目,依然是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主,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让学生操作一下计算机的观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难于得到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目的得不到体现。甚至有些学校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课,有时间就让学生上上,必要时就给其它主课让路,形同虚设。
(二)硬件设备设施配置严重不足,利用不够。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其前提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设施。在广大农村地区,构建这一必备的设施,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建一个各简单的多媒体三十或四十台电脑教室,至少得十几万元,这对于一所乡镇农村学校并不是一个小数目,除非有项目的支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正常运行需要建设一条获取信息的通道,这些对于办学经费并非充裕的农村学校来说,也就望而却步了。
同时,有些农村中小学对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利用不够。当前有些学校领导有这样的想法: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很贵的,怕师生弄坏而舍不得用;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上机,增加了学校的电费,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负担;一些电脑配件坏了,要出资金购买;电脑室要规范化,如通风、防火,防盗设备的配备,看守费这些又要支出许多;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较多,每期培训经费又支出一笔……这诸多因素,导致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困难重重。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1 12:33
(三)专业教师紧缺。在农村,规模小的小学和教学点,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化课的开齐开足都成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更是空谈。大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来源是其它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而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不能与时俱进,单一的知识结构和零星的信息技术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而一些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知识结构较以及较新教育理念,但由于师资的紧缺和农村特殊的条件,也不能或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任职。
(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难以整合。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只是很小一部分,而且比较分散,“信息技术”由“计算机教育”转轨又只有那么两三年时间,还不太成熟,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根本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体制,没有设置计算机教研员,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教学研究的渠道,没有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与外界联系较少,自己在孤军奋战,难以让学生获得有用的技能,也不能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然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依然是考试成绩。必然导致重成绩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信息素养得不到体现,从而信息技术教育得不到重视。
二、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探索,认为要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得到保证,取得应有的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对于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大面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
课程的实践者是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完善,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新课程实施最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体制是一个封闭、不开放、比较僵化的体制,具有天然的排他性,所以观念问题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1 12:33
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观念更新慢,思想惯性大,教育教学依然满足于“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
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根深蒂固,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依然是好多学校极力追求的校风。而我们的老师:重智力开发、轻素质提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重解题技巧训练、轻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认为不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多此一举呢?因而转变观念是前提,也是关键。
(二)多措并举,加大投入,配足配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必需设备设施。通过项目配套、集资、自筹资金等途径,让所有学校都有计算机教室,有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建构开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开通互联网,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作好物质保障,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能力提供物质条件。
(三)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研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参照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系统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探究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手段,构建适合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根据需要派送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促使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健康发展。
要坚持各中小学“校长懂、骨干精、教师会”的目标,坚持“培训教师队伍在先”的原则,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素质,让各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基本做到人人会使用电脑、彩电、DVD和课件制作。
(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受区域经济制约,农村拥有计算机的家庭非常少,中小学生光靠每学年30—50学时的信息技术教育课时,远远不能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为此,加强对各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每学年把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把信息技术教育渗透于其他各学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来利用信息技术,使各门学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注重应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为此,我们不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电教仪器部门与教研部门要强强联合,推动信息技术科研工作,让各中小学教师们利用电教设备上课成为经常性的自觉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都能够根据各自的教材内容情况尽最大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时代,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要高度重视,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开创一条适合本校的路子,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 ,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实践,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和品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