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提高教师素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1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 索、实践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 息的能力,建构学生知识创新和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基础,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在信息时代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很有现实意义。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过程的预设,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决定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在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种素养将直接体现在教学设计的水准中。
(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除了应该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外,还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科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如《乘加、乘减》的教学设计中,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习科学消费、科学理财,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学科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创造性展示学习成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如《圣诞老人的礼物》的结尾用课件设计教学想象应该对大胡子叔叔说什么?《好日子》的结尾设计教学动画想象三只老鼠的未来日子会是什么样的?设计中,学生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创造性地交流、展示,再通过手抄报展评、书写张贴对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的创新能力。
(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关注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呈现方式的新奇。
1、教师收集、处理、展示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在信息时代,每个学习专题的相关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可以通过书刊、网络、影视等多种途径方便地收集到。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洞察力,紧密围绕学习专题,收集、筛选、加工相关信息,用课件、网页等形式展示出来,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2、学生收集、加工、交流信息,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环境的改善为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途径收集信息,有目的筛选信息,创造性加工信息,分层次交流信息,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在教学媒体设计中关注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效率是影响媒体设计的主要因素。教学媒体设计要注重几个原则:①内容适切性,②目标达成性,③实施高效性。根据这些原则,对实物、投影、课件、网页等教学媒体有效设计,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在教学策略设计中关注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学习环境中重要的要素。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14:31 | 只看该作者

四、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时,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信息技术既然是一种教学媒体,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被引入课堂,应当除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该门学科本身的学习,从而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因为它的使用反而削弱了学科课程原本鲜明的个性。综合运用信息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 的,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新教材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以研兴师,造就一批高素质教师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前提条件。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教学 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 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才能永葆 教育者的青春。 在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教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从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2、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 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 身的教学任务。 4、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 5、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课程改革的推进日新月异,时代催生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时代呼唤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时代的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践中探索解决存在问题的最佳途径。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14:27 | 只看该作者

三、 培养教学反思习惯 
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历程.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思考教学反思是个内化的过程,为使其真正生效.必须将其外化出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加以检验。这样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根据反思结果及时修改教学设计,通过实践来验证前几个阶段所形成的策略是否适合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否能更充分体现教学中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所带班级较多,教学工作重复性强,为检验反思提供了有利条件。若能课前课后注意反思,课中验证、改进,相信我们最后一个班级的课将会是最出色的,这是我们信 息技术教师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必须及时总结反思经验.将经过教学实践后反思的结论以文本形式记录下来,重视点滴经验的积累,坚持记录,积少成多,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理论。 4.交流反思经验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成熟到理性:通过反思可以使教 师扬长避短,不断创新,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笔者认为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同时学校和学生的作用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反思逐渐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真正推动新课程的实施。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合理解释问题解决方案和构建多元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运用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并对学生的探索成果和问题解决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这里不仅应该包括学生问题解决方案优劣的评价,而且还应该包括学生再现学科学习能力的评价。反思水平高的老师,教学水平一定较高。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写出文章,写出有水平的文章。没有学习反思,可能永远在困惑中徘徊,也写不出好文章来,教不好学生来,教不出好课来。通过反思,发现还存在的不足,如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答非所问,当老师同学在说话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听他人发表意见, 有部分学生总是重复别人的话,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随意。在今后的课堂上就需要注重课堂成规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21:14:22 | 只看该作者

二、规范教学具体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促思定向 教学中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基础、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基础。抓住教学的突破点,尽量在学生的情绪和体验中找到响应的支撑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 较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如下几种:1、创设学习情境,质疑问难 根据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作为一种诱导学生自觉进入学习活动的因子,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 儿童都有爱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如摆摆、 拼拼、数数、画画等活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从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说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说明当前的学习对未来 学习的意义或将来社会实践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概念 此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合作下, 利用已有的知识, 借助于直观与操作,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 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 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基本教学策略是当好一个“助产师”的角色,围绕教学目的,紧密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立足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程序、手段与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 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其基本原则是引导而不是代替, 促进而不强迫。 其一般程序是: 1、独立思考 学生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要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学具、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个体或以小组为单位亲身感知、动手操作。对于教学内容不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难以靠直观教学来完成任务的,就用较直观的和可以看得见的示意图、线段图等形式,给学生数学认识方法的模型,引导学生借助于这样的数学模型去间接地理解数量关系,分析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 活动。 2、小组交流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小组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思维互补,通过在小组内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 3、小组汇报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以后,学生产生共识,或者求大同存小异。这时,教师组 织小组代表汇报学习和讨论的心得。小组代表要反映本小组的共识和个别差异,要实事求是。这样,通过学生与教师、个体与群体等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 教师针对汇报中的实质性问题作适当的讲解,或者设疑问难,激起学生的争论,教师工作的着重点是引导学生剔除一些非本质的东西,走上理性思维的规范,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化走向一般化,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四)练习巩固,反思评价,矫正补缺 这一阶段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联系巩固,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反馈教学信息,矫正学习偏差,总结评 定学习质量的过程,其一般程式是: 1、练习巩固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单一性、发展性、综合性或针对性、诊断性等多种 有效的练习形式,借助于板演、小组讨论、独立作业、游戏或竞赛等活动方式, 努力创造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2、反思评价教师借助于练习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学习过程,找出其中最有意义的关键地方。明确什么样的学习是高质量的,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好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以此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1: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